兜唇石斛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兜唇石斛的概览。兜唇石斛又名喃该罕囡,归类于傣药,为兰科植物兜唇石斛的假茎,可清火解毒,消肿止痛,补水止渴,镇心安神。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兜唇石斛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喃该罕囡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endrobium aphyllum (Roxb. ) C.E. Fis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兜唇石斛 Dendrobium aphyllum(Roxb.) C.E.Fisch.又名:无叶石斛《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附生植物。茎下垂,细长,圆柱形长达100cm,直径5~6mm。节间明显,节上为鞘复盖或留有部分枯腐的鞘纤维。叶互生,长圆形或圆披针形,长6~10cm.宽25~3cm,基部近圆形,端渐尖;花期叶凋落、总状花序自无叶茎节上抽出,有花1~2朵,花淡黄色,柄长2~2.5cm;基部有膜质苞片,细小,长约0.5cm;萼具萼囊,萼片披针形,长2.5~3cm,宽0.6~0.7cm;两侧花瓣披针形,长3cm,宽1cm,唇瓣淡黄色,卵形,长3.5cm,宽3cm,内面有绒毛,边缘有极细锯齿,基部有紫色条纹;合蕊柱奶油黄色,花药短圆形,连结在花柱上。蒴果,绿色,棒状。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附生于海拔1000~1800m的树上或石上。云南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干季将附生在树、石上的鲜品采下,除去根、叶,于冷水中浸泡半天,取出搓洗使其残根、叶鞘脱落,然后放入沸水中浸烫,取出再挂洗,除去未脱落的根鞘,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含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三种多糖AP-1、AP-2和AP-3[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