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果乌桕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浆果乌桕的概览。浆果乌桕又名埋西哩罗勐,归类于傣药,为大戟科植物浆果乌桕的根,可调补四塔,调经活血,补土健胃,行气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浆果乌桕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埋西哩罗勐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浆果乌桕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埋西哩罗勐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德宏)
- 药材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浆果乌桕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补四塔,调经活血,补土健胃,行气止痛。
- 主治: 主治“多温多约帕雅来,冒米想”(体质虚弱多病,乏力),“纳勒冒沙么”(月经失调,痛经,经闭),“接崩短嘎,冒开亚毫”(脘腹胀痛,不思饮食)。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apium baccatum Rox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浆果乌桕 Sapium baccatum Roxb. 乔木,高10~15m。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长约15cm,宽约8cm,光滑无毛,羽状脉明显; 柄长6~7cm。花单性,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长约10cm,花黄绿色。浆果状核果,球形,长宽1~1.2cm,果柄长约1c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400~1100m的沟谷林中。分布于云南思茅、西双版纳。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