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蒲黄《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Puhuang

拉丁名
TYPHAE POLLEN

异名
蒲厘花粉《本草经集注》;
蒲花《江苏药用植物志》;
蒲棒花粉《新疆药材》;
蒲草黄《药材学》。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 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 Typha orientalis Presl 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主产于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本品气微、味淡。以粉细、体轻、色鲜黄、滑腻感强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肝、心包经。

【功效】

止血,化瘀,通淋。

【临床应用】

1.吐血,衄血,咳血,崩漏,外伤出血
本品甘平,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为止血行瘀之良药,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用治吐血、衄血、咳血、尿血、崩漏等,可单用冲服,亦可配伍其他止血药。如《圣惠方》治鼻衄不止,以之与黄芩竹茹同用;若治月经过多,漏下不止,可配伍艾叶侧柏叶山茱萸等药;治外伤出血,可单用外掺伤口。
2.血滞经闭痛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本品味辛,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凡跌打损伤、痛经、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者均可应用,尤为妇科所常用。如《塞上方》治跌打损伤,单用蒲黄末,温酒服;若治心腹刺痛、产后瘀阻腹痛、痛经等,常与五灵脂同用,如失笑散(《和剂局方》)。
3.血淋涩痛
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治血淋涩痛,常与生地、冬葵子石韦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5~10g,包煎。外用适量,敷患处。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2.外用:研末撒。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1.生蒲黄蒲黄
蒲黄性滑,偏于行血化瘀,利尿通淋,多用于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疼痛、心腹疼痛等瘀血作痛者。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显著,可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多种出血证。
2.蒲黄小蓟
二者均能化瘀止血,利尿通淋,以治尿血、血淋。然蒲黄性平,长于收敛止血,大凡出血,无论属寒属热,有无瘀滞皆可,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又长于祛瘀止痛,可用治心腹诸痛。小蓟性凉,偏于凉血止血,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为宜;又能解毒消肿,善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可用于热毒疮疡。

【化学成分】

主要含柚皮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香蒲新苷,槲皮素等。还含甾类、挥发油、多糖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C28H32O16)和香蒲新苷(C34H42O20)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血栓形成、止血、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等作用。生蒲黄具有延长小鼠凝血时间,而炒蒲黄蒲黄炭则能缩短小鼠凝血时间,无促纤溶酶活性。蒲黄可抑制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另外还有调脂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68-369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61-26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28-2236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19-82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79-782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