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根

说明书

【饮片名称】

麻黄根《本草经集注》

汉语拼音
Mahuanggen

拉丁名
EPHEDRAE RADIX ET RHIZOMA

异名
苦椿菜《大同府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或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秋末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和泥沙,干燥。本品气微,味微苦。以质硬,外皮色红棕,切面色黄白者为佳。切厚片,生用。

【药性】

性味
甘、涩,平。

归经
归心、肺经。

【功效】

【临床应用】

自汗,盗汗
本品甘涩性平,入肺经能行肌表、实卫气、固腠理、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治气虚自汗,常与黄芪牡蛎同用,如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阴虚盗汗,常与生地黄、熟地黄当归等同用。治产后虚汗不止,常与当归黄芪等配伍。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入丸、散。

【注意事项】

麻黄根收敛固涩之性强,功专止汗,故有表邪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1.麻黄根与麻黄
麻黄根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麻黄木贼麻黄的根,而麻黄则为上述植物的茎。麻黄根味甘涩,性平,入心、肺经,功用敛汗固表,善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产后虚汗不止等。而麻黄味辛苦,性温,入肺及膀胱经,可开腠理,通毛窍,发汗散寒以解表,用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之证;又长于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还可用治风寒束表,肺气壅遏之喘咳及风水水肿等证。此外,麻黄还有散寒通滞之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等。总之,麻黄以发散为长,而麻黄根则以收涩为优,故用于发汗时,麻黄须去根、节,而固表止汗时,切忌使用麻黄
2.麻黄根与牡蛎
二药均有收敛止汗之功,对于体虚多汗者,常相须为用,以增强止汗作用。然麻黄根甘涩性平,能收其散越而止汗,敛肺止汗作用较强,为临床止汗专品。牡蛎咸微寒,质重潜降,潜阳敛阴而止汗,煅用收涩之性增强,对于阴虚盗汗更为适用;且收敛固涩之用甚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也可用之;生牡蛎又长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可用于阴虚阳亢之眩晕头痛、烦躁不安、失眠多梦、耳鸣耳聋、虚风内动,以及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等。
3.麻黄根与黄芪
二药均具有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之证。但麻黄根性秉收敛,敛肺固表止汗作用较强,为止汗专药,作用单一。黄芪味甘,微温,为补药之长,能补肺气、益卫气,固肌表,止汗出,适用于气虚自汗,易感外邪,肺虚喘咳之证;黄芪尚有补气升阳,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之功,还可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脏气脱垂;气虚失运,水湿内停,浮肿尿少;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等。

【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麻黄根碱A、B、C、D,麻根素(即1-酪氨酸甜菜碱)及阿魏酰组胺等。还含有麻黄宁A、B、C、D,麻黄酚等。

【药理作用】

麻黄根所含生物碱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可使蛙心收缩减弱,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肠管、子宫等平滑肌呈收缩作用。麻黄根甲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压,但麻黄素有升压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34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2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9-281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259-126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55-1256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似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