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苹婆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短柄苹婆的概览。短柄苹婆又名麻良王,归类于傣药,为梧桐科植物短柄苹婆的根,可清火解毒,利水化石,理气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短柄苹婆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麻良王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短柄苹婆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麻良王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短柄苹婆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利水化石,理气止痛。
- 主治: 主治“拢牛哈占波”(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短旧”(腹部痉挛剧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terculia brevissima Hsu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短柄苹婆 Sterculia brevissima Hsue 小乔木或灌木。小枝的幼嫩部分被黄褐色茸毛。叶集生于小枝顶端,纸质,倒披针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长15~30cm,宽4~7cm,顶端渐尖或钝状急尖,基部逐渐变狭而尖锐,两面均无毛;叶柄短,几无柄或有长6~12mm的叶柄,被灰褐色短柔毛;托叶披针形,长约7mm。花序柔弱,为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腋生旦下垂;小苞片条状披针形,长7cm,与花梗等长;花粉红色,中部以下紫色;萼5裂几至基部,萼片椭圆状披针形.长约8mm,宽3mm,长于钟状萼筒3倍,被稀疏的星状柔毛;雌雄蕊柄细长,弯曲,长4.5mm;子房圆球形,密被茸毛,花柱反曲。蓇荚果椭圆形,红褐色,两端渐狭,长8cm,宽2cm,外面密被短柔毛,果柄长3cm;种子圆球形,褐色。花期4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500~1300m的沟谷雨林、山坡、山谷混交林中。云南西双版纳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挖取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