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藤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苦藤的概览。苦藤又名嘿吻牧,归类于傣药,为萝藦科植物南山藤的茎及根。傣语“嘿”指藤本植物,“吻”指毒,“牧”指猪傣医用该药作为大解药,治饮食不洁或中毒反应以及妇科病,可清火解毒,止咳化痰,消肿止痛,祛风利水。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苦藤的基本信息,如基原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嘿吻牧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regea volubilis ( L. f. ) Benth. ex Hook. f.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南山藤 Dregea volubilis(L.f.)Benth.ex Hook.f. 木质大藤本。茎有皮孔,枝条灰褐色,有小瘤状凸起。单叶对生,叶片阔卵形或近圆形,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塞部楔形或浅心形,侧脉每边4条;叶柄长2.5~6cm。伞形状聚伞花序,腋生,倒垂;萼片外面具柔毛,内有腺体;花冠黄绿色,有香气;副花冠裂片生于雄蕊的背面,肉质膨胀,内角呈延伸的尖角;子房被疏柔毛,花柱短,柱头顶端圆锥状凸起。蓇葖果,披针状圆柱形,外果皮被白粉,具有多皱棱条或纵肋。种子广卵形,扁平,棕黄色。花期4~9月,果期7~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500~1700m的村旁路边、灌丛中。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取根、茎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入风、水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研粉或煎汤,根、茎25~50g;或用水磨汁服。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压汁擦。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兵哇皇唉”苦藤50g,丁香10g,甘草10g干品。研粉内服,每次2~3g、(景洪市傣医波岩亮验方) 2.治“接儿,接崩,短混列哈”苦藤、距花宝铎草、黑种草子、甘草、定心藤各适量。用水磨汁内服。(勐腊县傣医波溜燕验方) 3.治“罕该泵”苦藤鲜品适量,捣烂压汁,加少许硼砂调匀外擦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4.治“拢梅兰申”,“拢呆坟”苦藤30g,山乌龟15g,鸭嘴花15g。煎服。(勐海县傣医岩拉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含南山藤着(dregoside)A[1],南山藤属苷(dregeoside)Ap1、A。1、Aa1、A11、C11、Kp1、Ka1、H、Dp1、Da1、Gp1、 Gal[2,3]。根含α一甲基茯苓双糖苷(α-methylpachybioside),α一甲基牙节双糖苷(α-methyldredehongbioside)[4]。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