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茅草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香茅草的概览。香茅草又名沙海,归类于傣药,为禾本科植物香茅的全草或根,可除风止痛,续筋接骨,健胃消食。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香茅草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沙海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ymbopogon citratus (D. C.) Stapf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香茅 Cymcopogon citratus(DC.) Stapf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柠檬香气。秆粗壮,高可达2m,节常有蜡粉。叶片宽条形,抱茎而生,长达1m,宽约1.5cm,两面粗糙呈灰白色;叶鞘光滑;叶舌厚,鳞片状。圆锥花序疏散,由多节而成对的总状花序组成,分枝,基部间断,其分枝细弱而下倾成弯弓,第一回分枝有1~5节,第二回和第三回分枝有2~3节而单纯。总状花序有4个节,穗轴节间生有长柔毛,每对总状花序承托似舟形、鞘状的总苞;小穗无芒,无炳小穗两性,有柄小穗呈铅紫色。国内栽培少见抽穗。花期夏秋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多为栽培。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诲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征 喜高温、向阳环境,耐旱,抗风力弱。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土地均可栽培。 栽培技术 分蘖繁殖:把生长一年以上的植株分开,剥去枯老叶片,在叶鞘上3~6cm处剪去顶叶。栽植宜在雨季进行,定植前应进行假植催根,以提高成活率。行株距一般为lm×0.5m,穴深约25cm,每穴放种苗2~3株,覆土时留出叶鞘6cm左右,将土压实。 田间管理 施肥,除草,并每3年更新1次。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多用鲜品,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可达2m,秆粗壮,节处常被蜡粉。叶片条形,宽约15mm,长可达1m,基部抱茎;两面粗糙,均呈灰白色;叶鞘光滑;叶舌厚,鳞片状。全体具柠檬香气。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叶含香茅素(cymbopogne)[1],香茅甾醇(cymbopogonol)[2],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一6-C一葡萄糖苷(luteolin-6-C-glucoside)[3],木犀草素一7-O一β-肝葡萄糖苷(luteo-lh-7-O一β-glucoside),木犀草素-7-o一新橙皮糖苷(luteolin-7-O-neohesperoside),异荭草素(homoorientin),2”-O一鼠李糖异荭草素(2”-O-rhrhamnosyl-homoorien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对一香豆酸(p-coumaric acid),二十六醇(hexacosanol),二十八醇(octacosanol),三十醇(triacontanol),三十二醇(do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4,5]。另含挥发油,内有β-柠檬醛(citral)即是橙花醇(neral),香茅醛(citronellal),牻牛儿醇(geraniol),甲基庚烯酮(methyl heptenone)[6],二戊烯(dipentene),月桂烯(myrcene)[7]等。
-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香茅叶精油中的牻牛儿醇、橙花醇对革兰阳性、阴性菌皆有抗菌活性[1]。香茅油低浓度可使大肠杆菌细胞内物质渗漏,表明它有损伤细胞膜的作用;高浓度还有使大肠杆菌去壁菌细胞胞浆凝固的作用等[2]。加入抗氧化剂,可增加油的抗菌活性[3]。香茅精油还具有杀真菌作用[4,5]。 2.抗炎、降压作用 20%香茅煎剂给大鼠灌服,对角叉菜胶诱发的足跖肿有抑制作用。大鼠静注煎剂,给药后出现一过性降压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有微弱的利尿作用[6]。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