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首字母为S的少数民族药品清单。本站点共收录12种以S为首字母的少数民族药品,您可以通过首字母快速定位所需药品,从而了解该药品的更多信息。
- 水龙骨
- 治胃痛、腹痛、风湿骨痛、肺脓疡、劳伤吐血、黄疸、尿路感染、蛇、虫咬伤、跌打损伤。
- 山杜仲
- 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跌打损伤。
- 水仙
- 花,治月经不调。鳞茎,治痈疮肿毒、乳腺炎、腮腺炎、蛇、虫咬伤、鱼骨鲠喉。
- 舒筋草
- 治风湿骨痛、手指麻木、痢疾、瘰疬、痞块、跌打损伤。
- 水辣蓼
- 治急性胃肠炎、痢疾、风湿、脚气、跌打损伤、痈肿、疥疮、顽癣、毒蛇咬伤。
- 伸筋草
- 治风湿筋骨疼痛、手足麻木、瘫痪、腰腿疼痛、关节痛、筋脉挛缩、跌打扭伤肿痛、关节强直、小儿外感发热和小儿盗汗、小儿麻痹后遗症、疮疖肿毒、痈疮溃疡。
- 石斛
- 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
- 鼠李皮
- 治痧气、腹痛、胃痛、跌打损伤、血热瘙痒、疥疮、湿疹、阴囊湿疹。
- 石上蚂蟥
- 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中风瘫痪、尿路感染、肾炎、肺痈、横痃、白带、乳痈、产后腹痛、小儿疳积、牙龈肿痛、跌打损伤、骨折。
- 山佩兰
- 治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腰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 薯莨
- 治内伤吐血、痢疾、肠炎、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血崩、产后腹痛、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 三七
- 治衄血、吐血、咯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恶露不下、跌打损伤。
- 三角叶
- 果,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根,治风湿痹痛、关节痛、骨折。
- 水银
- 主治干热性或胆液质性各种恶性疮疡,如梅毒、湿疹、头癣,及早泄、遗精、阳痿等。 1.《注医典》:“杀虫除虱,清热解毒,防腐生肌,排脓愈伤,除癣止痒等。主治疥癣,恶性疮疡,皮肤瘙痒等。” 2.《药物之园》:“消除脑部湿寒,强身健体,强筋健肌,增强消化,壮阳固精,除癣愈疮,净血止痒等。主治寒性或湿寒性气质者体弱多病,筋肌虚弱,消化减退,性欲低下,湿疹,疥癣,恶性疮疡,梅毒,皮肤瘙痒,各种疮疤,头癣,传染性疮疡等。”
- 石膏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外伤出血,鼻出血,余肌腐烂,烧伤烫伤。
- 石灰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各种顽固性皮肤病,白癜风,寒性炎肿,疔疮,疣子,多毛症。 《注医典》:“燥湿止血,成熟致病物质,祛腐愈伤,疗烫伤烧伤等;治肤肌糜烂,创伤黄水,疮疡出血,疮口不合,烫伤烧伤等。”
- 山楂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性胃酸过少,食积不化,热盛肝虚,胃纳不佳,消化不良,腹泻痢疾,小便点滴不清,血脂偏高,各种炎肿等。 《拜地依药书》:“降低过盛的胆液质,缓解血液质的烈性,清热开胃,寒补肝胃,燥湿止泻,清胃降逆,清热止痢,清热退肿,清热壮阳等;治胆液质和血液质过盛疾病,胃热纳差,肝胃热虚,胃热呕吐,湿寒性腹泻,干热性痢疾,热性炎肿。热性阳痿等。”
- 水菖蒲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瘫痪,面瘫,关节炎,精神衰弱,心烦不安,健忘,癔病,湿盛视弱,飞蚊症,白内障等。 1.《注医典》:“通畅呼吸,散发气风,清除异常体液,开通阻塞,祛斑生辉,解除抽筋,止牙痛,消除舌重,明目增视,止两胁疼痛,消除胸痛,滋补肝胃,增强脾脏,消除肠痛和脱肛,止子宫痛,利尿,通经,消除尿滴不清,增强性欲,解虫毒之毒。” 2.《白色宫殿》:“清除胃中异常黏液质和黑胆质,清除眼中余液,明目增视,散发浓性体液,利尿,消除脾硬化,消除痢疾。” 3.《拜地依药书》:“祛斑生辉,燥湿止痛,解除搐抽,增强性欲,消除舌重,软化脾脏,利尿,通经,解虫毒之毒,消除眼中白翳,机体抽紧,肝痛,胸痛,腹痛,性职低下,舌重吐语不清,脾脏硬化,小便不利,经水不通,毒虫咬伤,白内障,湿性眼前发黑。”
- 水龙骨
- 主治寒性或黑胆质和黏液质性疾病,如心脑两虚,抑郁症,癫癎,关节疼痛,麻疯病,皮肤瘙痒,痔疮等。 1.《注医典》:“清除异常黑胆质和黏液质。” 2.《白色宫殿》:“消除腹胀,清除异常黑胆质和黏液质,纯化血液质。” 3.《拜地依药书》:“清除异常黑胆质和黏液质,通肠散气,消除余湿,爽心健脑。主治各种黑胆质和黏液质性疾病,肠梗阻,气结腹胀等。” 4.《药物之园》:“清除异常黑胆质和浓性黏液质,散气通肠,消除余湿,爽心健脑,止咳平喘。主治各种黑胆质性疾病,如抑郁症、麻风病、癫癎,胃脘和关节浓性黏液质增多,肠梗阻,气结腹胀,咳嗽气喘等。”
- 石刁柏子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小便不利、膀胱结石、肾脏结石,肝阻黄疸,经水不畅,精液减少,性欲降低。 1.《拜地依药书》:“激发性欲,催乳,通阻止痛,散气通肠,解毒虫之毒等。治性欲低下,乳汁稀少,坐骨神经痛,气结性肠梗阻,毒虫叮伤等。” 2.《药物之园》:“开通肝脾之阻,肥体强身,缓解牙痛等。治肝脾生阻,体弱身瘦,牙齿疼痛等。”
- 石榴花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热性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溃疡、牙齿松动、腹泻痢疾。 1.《注医典》:“固涩,提肌等。治各种漏症,脱肛等。” 2.《白色宫殿》:“疗肠道溃疡,咳血,各种溃疡等。” 3.《拜地依药书》:“疗疝气,经水不止,口腔粒疮等。” 4. 《药物之园》:“燥湿,止痔疮出血,祛风止痒,芳香除臭,能防炎肿恶化等。治痔疮出血,湿疹、皮肤瘙痒,口臭、狐臭,各种炎肿等。”
- 石榴皮
- 生干生寒,燥湿固涩,清热消炎,止血固牙,止泻止带,消除痔疮。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热性牙龈溃疡,咽喉炎肿,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腹泻痢疾,白带增多,痔疮肿痛。 《拜地依药书》:“消炎退肿,消除肠疡,杀死肠虫等。治各种炎肿,肠道溃疡,肠道生虫等。”
- 石榴子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性腹泻,热性痢疾,消化不良,积食纳差,牙齿松动。 1.《拜地依药书》:“燥湿收敛,清热降逆,促进创伤愈合等。治体内湿盛,胆液质性恶心、呕吐,各种创伤等。” 2.《药物之园》:“清胃清肝,降低沸腾之血,调理经血,强筋托肌,凉血止血等。治肝胃有热,血压升高,经水不止,脱肛,肺胃出血,咳血等。”
- 石蒜
- 主治咳嗽气喘,顽痰不化,胸腹炎肿,子宫水肿,脾病不愈,阿米巴痢疾,肾脏结石,膀胱结石。 《注医典》:“散发物质,开通阻塞,养颜生辉,愈合恶疮,强筋健肌等;治体内致病物质增多,肝内生阻,面色失泽,恶疮不愈,筋肌松地等。”
- 丝瓜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便秘闭经,水肿黄疸,痔疮胀痛,风湿性关节炎,梅毒,麻风。 1.《药物之园》:“稀化物质,散发物质,清除异常黏液质,燥湿健肌,祛寒止痛,温肺止咳,溶石排石等。主治瘫痪、面瘫、癔病、头痛,关节疼痛,小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寒性咳嗽,肾脏结石,膀胱结石等。” 2.《拜地依药书》:“消除黑疸,恢复嗅觉力,清脑止痛等;治黑疸,嗅觉减退,癫癎,头痛日久不愈等。”
- 司卡摩尼亚脂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全身水肿,关节痛疼,肠道生虫,胃脘虚弱。 1.《注医典》:“祛斑生辉,消炎退肿,燥湿愈伤,通阻止痛,清除胆液质,解毒等。治白癜风,蝴蝶斑,雀斑,关节脱位,湿疹瘙痒,关节和膝盖疼痛,慢性头痛,全蝎叮伤等。” 2. 《白色宫殿》:“具有清除异常胆液质的特殊功能。” 3.《拜地依药书》:“除脓止痒等。治化脓性皮肤瘙痒等。” 4. 《药物之园》:“温补胃脘等。治胃脘虚寒等。”
- 沙枣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热性小儿腹泻、痢疾、咳嗽,湿性胃虚体弱,小便不通,小便点滴不清,精液不固。 1.《注医典》:“清热止咳,降逆止吐,清除胆液质,止泻止痢等。治热性咳嗽,恶心呕吐,胆液质性肠黏膜脱落性腹泻等。” 2.《拜地依药书》:“调整小儿气质等。治小儿气质失调,肠胃不佳等。” 3.《药物之园》:“滋补身体,安神镇静等。治体质不佳,神经衰弱等。”
- 沙棘果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热性咳嗽,胃热纳差,恶心呕吐,顽痰不化,小便不利,肝硬腹水,高血压病,气端心悸。 《拜地依药书》:“疗口腔溃疡、肠道溃疡,止泻止痢等。治口腔溃疡、肠道溃疡,腹泻痢疾等。”
- 沙枣花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脑虚,妇女性欲不振,气喘胸痛,疾病流行。 《药物之园》:“爽心悦志,补脑强心,强筋健肌。治情绪低落,心脑两虚,下肢瘫痪,关节疼痛,筋肌松弛。”
- 松萝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心虚、心悸心慌、心烦不安、恐惧症、痴?,湿性胃虚、腹胀、恶心、咳嗽、气管炎、肺结核、腰背酸痛及感染性各种疾病。 1.《注医典》:“清热消炎,软坚退肿,安神催眠,通阻止痛,通利经血等。治热性炎肿,骨节硬僵,心烦失眠,子宫疼痛,经水不畅等。” 2.《白色宫殿》:“补胃益肝等。治肝胃虚弱等。” 3.《拜地依药书》:“除癫治?,降逆止吐,安心除悸,散气止痛,畅通脉道,填精壮阳,催乳增视,解毒催眠等。治癫?、癔病,恶心呕吐,心悸心慌,肝区疼痛,脉道有阻,精液不足,阳事不举,乳汁稀少,视力减退,毒虫咬伤,睡眠不佳等。” 4.《药物之园》:“爽神悦志,化石排石,除胀增食,通阻止痛,强筋健肌,清热消肿,止汗除臭,防腐生肌等。治心脑两虚,各种结石,腹胀纳差,头痛,偏头痛,脑溢血,腮腺炎肿,淋巴结肿大,狐臭,创伤难愈等。”
- 神香草
- 主治湿寒性和黏液质性呼吸器官疾病,如寒性哮喘,咳嗽感冒,湿性痰多,乃孜来毒液流窜胸肺,胸膜炎,气管炎,肺炎及水肿。 1.《注医典》:“止咳化痰,消炎平喘,赤肤生辉,消除创迹,软坚退肿,消除耳鸣,活血去瘀,驱除肠虫。主治胸膜炎,肺炎,哮喘,百日咳,面色苍白,面部创迹,硬性炎肿,耳鸣,眼白血瘀,肠道生虫。” 2.《拜地依药书》:“消炎平喘,止咳化痰,祛寒止痛,通肝软脾,利尿消肿,消除毒虫之毒,驱除肠虫的作用。主治肺炎,气急哮喘,久咳不愈,乃孜来感冒,牙痛,坐骨神经痛,腰痛,肝阻脾肿,水肿,毒虫咬伤。”
- 莳萝子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关节肿痛,腹胀腹痛,经水不下,小便不利等。 1.《注医典》:“成熟寒性体液,填精催乳,降逆消食等;治精液不足,乳汁稀少,呃逆食积等。” 2.《药物之园》:“解毒,温宫祛寒等;治各种中毒,子宫疾病等。”
- 莳萝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小便不通,肝痛腹痛,经水不下等。 1.《注医典):“成熟寒性体液,燥湿止痛,增加乳汁,降逆消食等。治耳道流液,耳部疼痛,乳汁稀少,呃逆食积等。” 2.《药物之园》:“增强消化,溶石排石,通利肠道,温宫祛寒,消炎退痔,防腐等。治消化不良,膀胱结石,肾脏结石,肠道梗阻,寒性子宫疾病,肛肠疾病等。”
- 桑白皮
-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黑胆质增多,肠道生虫,牙齿疼痛,牙龈出血等。
- 桑椹
-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咽干失音,咽喉炎肿,扁桃腺炎,肤燥身瘦,贫血面脆,咳嗽顽痰,二便不利等。 1.《注医典》:“成熟致病物质,止泻止痢,解渴利尿等;治体内致病体液增多,慢性腹泻,口渴尿少等。” 2.《药物之园》:“产生纯血,湿脑通阻,增强肝脾功能,增强性欲等。”
- 锁阳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遗精阳痿,湿热腹泻,血热出血,体虚多汗,胃虚食积,肝虚硬结,骨质疏松,疝气等。 《药物之园》:“补肝,补胃,消除疲劳,消炎退肿,明目增视等;治肝虚,胃虚,疲劳过多,膀胱炎肿,白内障,砂眼等。”
- 蜀葵花
- 主治干热性或阻液质性疾病,如脑部烧热,头脑不清,头热疼痛,热性坐骨神经痛,关节痛,肠道溃疡,膀胱结石。 1.《药物之园》:“散发异常物质等。治体内异常物质增多等。” 2.《拜地依药书):“清热止痛,消炎退肿,成熟异常体液,通经利尿等。治热性头痛,热性关节疼痛,各种炎肿,丹毒,化脓性炎肿,小便不利,经水不畅等。”
- 蜀葵
- 主治干热性或胆液质性疾病,如脑部烧热,头脑不清,头热疼痛,热性坐骨神经痛、关节痛,肠道溃疡,膀胱结石。 1.《注医典》:“赤肤生辉,消炎退肿,散气止痛,清热止咳,通利小便等。治皮肤白斑,白癜风,热性炎肿,颈淋巴结核,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热性咳嗽,小便烧痛等。” 2.《拜地依药书》:“止泻止痢,通阻愈疡,清热止痛等。治血痢腹泻,肠梗阻,肠道溃疡,热性牙痛等。” 3.《药物之园》:“润肤除燥等。治皮肤干燥,手脚皲裂等。”
- 睡莲花
- 主治干热性或胆液质性疾病,如干热性脑虚、心虚、肝虚,热性感冒,干性咳嗽,咽干喉燥,心烦口渴。 1.《注医典》“降火止咳,消炎止痛,清热固精,降低性欲等。治上火咳嗽,胸膜发炎,热盛道精,阳强不退等。” 2.《白色宫殿》:“除烦催眠,清热止痛等。治心烦失眠,胆液质性头痛等。” 3.《拜地依药书》:“清热消炎,降火止痛等。治热性各种炎肿,热盛头痛等。” 4.《药物之园》:“清热强心,生湿补脑,去痛催眠,消除乃孜来感冒,润肺止咳,止泻固精,降低性欲,防治天花、麻疹,消退伤寒等。治热性心虚,干性脑虚,头痛失眠,乃孜来感冒,肺燥干咳,顽固性腹泻,慢性肠炎,滑精遗精,性欲过旺,天花麻疹,热性伤寒等。”
- 酸藤果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肠道寄生虫,湿寒性创伤,消化不良;虫牙疼痛,关节疼痛,大便秘结。 1.《注医典》:“排出关节过盛湿寒性体液,清除肠中异常黏液质,驱除肠虫。” 2.《药物之园》:“清除关节中脓性黏液质、黑脸质和其他黏性体液,燥湿敛创,驱除肠虫。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肠道寄生虫,湿寒性创伤,关节疼痛等。”
- 酸石榴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热性腹泻,腹痛,肝虚,心悸,心慌,口腔异味,口腔溃疡,耳鼻疮疡,各种炎肿,皮肤瘙痒。 1.《注医典》:“降低过盛胆液质,能防废物渗入内脏,解瘾,消除眼角翼肉等。” 2.《拜地依药书》:“疗心绞痛,通利小便,缓解胃烧等。” 3.《药物之园》:“燥湿,缓解肝脏之热,降低过生的血液质和胆液质,降逆止吐等。”
- 酸模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热性肝虚、胃虚纳差、恶心呕吐、嗜食异物,湿性各种炎肿、耳后肿胀、颈淋巴结核、牛皮癣、头癣等。 1.《注医典》:“疗灰指甲、白癜风、各种漏症、皮肤瘙痒、牙痛、黑黄疸、脾肿大、白带增多等。” 2.《药物之秘):“清热止泻,止渴降逆,补肝退黄,调经止血,解毒虫之素等。治胆液质性腹泻,胆液质性口渴,胆液质性恶心呕吐,热性肝虚,黄疸,经水过多,毒虫叮伤等。”
- 酸浆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扁桃体炎,肾脏脓疮膀胱疮疡,尿中带脓。 1.《注医典》;“退肿愈伤,燥湿愈漏,消炎平喘,消退黄疸,清理尿道等。治各种疮疡,各种漏症,气管炎,呼吸困难,面目黄疸,尿道疮疡等。” 2.《拜地依药书》:“抗孕,杀虫等。治多子多女,肠道生虫等。”
- 山羊肉
- 主治气血两虚,病后体弱,性欲低下,血分热盛,跌打外伤。
- 麝香草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肛肠有阻、肝虚、胃虚,汗水不出,瘫痪,面瘫,尿闭,经闭,咳嗽,咳血,哮喘,肌肤溃创,死胎或胎盘难下,斑秃等。 1.《注医典》:“热身溶血,软坚消疣,祛寒退肿,养筋止痛,保护视力,清理肺胸等。治身寒血凝,黏液质性初期炎肿,各种疣子,神经虚弱,坐骨神经痛,肋下神经痛,开胃增食等。” 2.《拜地依药书>:“散化和温化体液,祛寒消炎,活血化瘀,清肝胃,增视力,通肠阻,补肾壮阳,软坚消瘤,疗麻风等。治黏液质性炎肿,皮下瘀血,肠梗阻,肾虚阳痿,皮下肿瘤,麻风等。”
- 水蛭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皮下出血,血瘀腐败,痔疮肿痛,白喉病,尿涩疼痛,阴茎过小。本品多为外用于吸收皮下无益之血,外敷多用于壮阳。 1.《拜地依药书》:“吸收腐败血液,防止倒睫再生等。治皮下腐败血液性头癣、湿疹和各种恶疮,倒睫再生等。” 2.《药物之园》:“祛斑生辉,消脓除疮等。治雀斑,膀胱脓疮等。”
- 沙龙子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性欲低下,阳事不举,精液不足,瘫痪,面瘫,四肢颤抖,小关节痛,关节疼痛,白癜风等。 1.《注医典》:“疗筋肌寒性疾病等。” 2.《药物之园》:“热身壮阳,疗肌体麻木等。”
- 珊瑚
-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热性牙龈溃烂,口腔溃疡,牙齿松动,心悸,心慌,出血,腹泻,痢疾,带下 1.《注医典》:“收敛止血,防腐生肌,止泪明目,安神除悸,软脾消肿等。治咳血,肌肉腐烂,流泪目糊,心悸心慌,脾脏肿大等。” 2. 《拜地依药书》:“固尿,除癫,止痛等。治小便点滴不清,癫癎,关节疼痛等。”
- 蛇蜕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各种内外痔疮,扁平疣,流泪,耳痛,湿疹,疮疡,漏症,各种淋巴结核,肾结石,膀胱结石,白癜风,斑脱等。 1.《药物之园》:“润肤愈伤,疗眼疾等。治肝裂,眼角发炎,砂眼等。” 2.《拜地依药书》:“解除恶毒,明目增视,顺胎等。治麻风病,视物模糊,难产等。”
- 麝香
-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心脑两虚,神经衰弱,心悸气短,抑郁健忘,癫癎昏厥,瘫痪面瘫,手指震颤,小儿抽风,体弱阳痿等。 1.《注医典》:“具有开窍强壮,芳香防腐,散寒止痛,补脑,燥湿除翳,补心,安心,除慌,解毒等作用。主治寒性头痛,脑虚,白内障,心虚,心悸,心慌等。” 2. 《白色宫殿》:“爽神悦志。主治心悸。” 3.《拜地依药书》:“芳香除臭,补心壮胆,温补体内外各器官,增强性欲,温脑增智,通窍健脑,燥湿陈翳,养颜生辉,开窍爽神,强筋健肌等。主治汗液臭味,心虚胆小,器官寒虚,性欲低下,智力下降,脑血管意外,寒性头痛,初期白内障,面色苍白,忧郁孤单,多愁善感,瘫痪,寒性休克等。”
- 酸奶
- 主治干热性或胆液质性疾病,如胃热口渴,脑操失眠,肠热腹泻,肠干便秘,热性阳痿,小便不利。 1.《白色宫殿》:“鲜品者肥体强身,干品者(奶疙瘩)减肥强身,滋补胃脘人口,致泻通便等。” 2.《拜地依药书》:“降低过剩的胆液质,止泻止痢等。治胆液质性腹泻和痢疾等。”
- 酥油
-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各种疾病,如形瘦体差,胸燥干咳,各种炎肿,筋肌抽紧,皮肤干燥,各种皮肤病,创口不合,大便干燥,腹泻痢疾,误服毒药。 1.《注医典》:“成熟物质,软坚退肿,润肺清音等。治腮腺炎肿,胸肺不适,解各种中毒等。” 2.《白色宫殿):“成熟、散发、软化致病物质等。” 3.《拜地依药书》:“润肤愈伤,预防炎肿,解密陀僧之毒等。” 4. 《药物之秘》:“补脑增智,增强体外五力,增强性欲等。治脑虚智弱,视力、听力下降,性欲减退等。”
- 三匹风
- 主治热咳、久咳、热病,惊痫,感冒,痢疾,黄疸,目赤,口疮,咽痛,痄腮,疖肿,毒蛇咬伤,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烫火伤,跌打肿痛。 (1)《苗族药物集》:“除热,止咳。主治咳嗽,久咳。” (2)《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治小儿惊风,痢疾,抗癌,高烧不退,蛇咬伤,烫火伤,无名肿毒。”
- 山鸡椒
- 主治脘腹冷痛,食积气胀,反胃呕吐,暑湿吐泻,寒疝腹痛,哮喘,寒湿水臌,小便不利,小便浑浊,牙痛,寒湿痹痛,跌打损伤。 (1)《滇南本草》:“治面寒疼痛,暖腰肾而兴阳道,治阳痿。” (2)《滇南本草图说》:“主下气温中,去瘀,除脏腑中风冷,去胃口虚寒气,亦除寒湿,治霍乱,吐泻,转筋。” (3)《广西中草药》:“祛风散寒,消肿止痛,行气消积,主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 (4)《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感冒头痛,消化不良。” (5)《苗族药物集》:“散寒,止痛,止泻。”
- 山乌龟
- 主治咽喉肿痛,热毒痈肿,风湿痹痛,腹痛,泻痢,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1)《湖南药物志》:“治鹤膝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止血,肝硬化腹水,脱发,外伤感染。”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内出血;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4)《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清热。治风湿痛,水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 山蒟
- 主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月经不调,痛经,扭挫伤,跌打损伤,胃痛。 (1)《中国民族药志》:“治月经不调,痛经,胃痛,跌打,风湿。”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胃痛,跌打损伤,风湿麻木。” (3)《贵州草药》:“祛风除湿,理气化痰,壮阳。” (4)《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
- 山慈姑
- 主治痈疽恶疮,瘰疠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 (1)《湖南药物志》:“(用于)皮肤皲裂,跌打肿痛,淋巴结结核。” (2)《湖南中草药志》:“用于食道癌,痔疮。”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软坚化瘀,治瘰疬,无名肿毒,肺脓疡,疔疮,跌仆损伤。”
- 水菖蒲
- 主冶痰厥昏迷,中风,癫痫,食积腹痛。 (1)《苗族医药学》:“治痢疾,心胃气痛。”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健脾,利湿。主治心胃气痛,痢疾,蛇风症。” (3)《湘西苗药汇编》:“开窍,豁痰,清凉,镇静,散风,去湿,活血。治癫痫,神昏,跌打损伤,风寒湿痹。” (4)《贵州中草药名录》:“通窍利湿,化痰健脾。治神志不清,湿滞痞胀,心悸,腹泻,风湿疼痛,痈肿疥疮,癫痫。”
- 水黄连
- 主治湿热黄疸,湿热痢疾,小儿惊风,目赤肿痛,丹毒游风,鹅口疮,跌仆损伤。 (1)《中国药用植物志》:“全草,散寒除风,去目雾,消浮肿。治耳聋,身发黄。亦做健胃驱蛔药。” (2)《贵州草药》:“根,清热解毒,驱风,解痉。”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治肝炎,漆疮,麻疹不出,丹毒,小儿惊风,消化不良,吐血。”
- 水黄花
- 主治水肿,水膨,疥疮,小儿黄水疮。 (1)《贵阳民间药草》:“清热,逐水,利尿。治水肿,水蛊,血蛊,疥疮瘙痒。”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治无名毒疮。” (3)《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利便。治水肿,臌胀病。” (4)《苗族医药学》:“峻下,泻水。” (5)《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泻下,逐水,利尿。主治便秘,水臌病等。”
- 水金凤
- 主治风湿热痹,跌仆损伤,闭经,痛经,噎嗝,阴囊湿疮,疥癞癣疮。 (1)《滇南本草》:“洗湿热筋骨疼痛,疥癞癣疮。” (2)《云南中草药》:“软坚消积,活血通主治闭经,难产,积块,噎嗝,鸡骨、鱼刺哽喉,筋骨疼痛,跌打瘀积肿痛,痈疮,毒蛇咬伤。” (3)《全国中草药汇编》:“活血调经,舒筋活络。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疼痛,阴囊湿疹。”
- 水冬瓜
- 主治跌打瘀肿,筋伤骨折,闭经,风湿痹痛,胃痛,腹痛泄泻,水肿。 (1)《苗族医药学》:“有消肿、化瘀止痛的作用。” (2)《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接骨接筋。主治骨折,跌打损伤。”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利湿。治肠炎腹泻。”
- 水三七
- 主治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痛,咽痛,痈肿,牙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1)《贵州草药》:“行气止咳,止血解毒。治膨胀,百日咳,刀伤出血及伤口溃烂,初期肺结核。” (2)《苗族医药学》:“利尿,治淋症。治跌打损伤。” (3)《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主治淋症,跌打损伤,胃痛。” (4)《贵州中草药名录》:“凉血,散瘀,消炎,止痛。治肺痨,百日咳,刀伤出血,跌打损伤,咽痛,痈肿,牙痛。”
- 水芹
- 主治烦渴,浮肿,小便不利,尿血,便血,吐血,衄血。 (1)《贵州草药》:“清热,凉血。治头目眩晕,虚弱浮肿”。 (2)《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治浮肿,头目眩晕,肺炎。” (3)《苗族医药学》:“治大热烦渴,高血压症。” (4)《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利水,降压。主治小儿发热,头目眩晕,虚性浮肿,高血压”。
- 石斛
- 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痛干呕,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1)《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滋阴清热,益胃生津。用于津伤阴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清热,养胃,生津。治口渴,跌打损伤。” (3)《贵州中草药名录》:“养胃生津,滋阴清热。治咽喉肿瘤,大便秘结,口干烦渴,热病津伤,口疮,阴虚潮热。” (4)《草木便方》:“滋阴养胃,生津止渴,解毒清热。主治热病津伤,喉痹,口干烦渴,雀目,病后阴虚,温疟,蛊毒,疔疮,痈疽,恶疮。”
- 石韦
- 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痰热咳嗽,咳血,吐血,崩漏及外伤出血。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主治尿结石,腹泻,淋浊血尿。” (2)《苗族药物集):“利湿退黄,通淋解毒。”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尿,止咳化痰。治肾炎,泌感,尿结石,刀伤出血。” (4)《贵州草药》:“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 水田碎米荠
- 主治肾炎水肿,痢疾,吐血,崩漏,目赤,云翳,月经不调。 (1)《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去翳。” (2)《贵州中药资源》:“清热解毒,明目,调经。” (3)《贵州中草药名录》:“清热利湿,消肿止血,调经。治肾炎,痢疾,吐血,翳子,血崩,月经不调。”
- 水蜈蚣
- 主治疟疾,感冒咳嗽,关节酸痛,乳糜尿,皮肤瘙痒。 (1)《贵州民间药物》:“治伤风、跌打损伤,除寒湿。” (2)《苗族药物集》:“主治冷经引起的头痛发烧、头晕。” (3)《苗族医药学》:“补虚。主治头痛发热,气虚头晕。” (4)《湘西苗药汇编》:“止咳化痰,祛瘀止痛,截疟杀虫。治风寒感冒,疟疾,痢疾,疮疡,跌打损伤。”
- 石菖蒲
- 主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仆损伤,痈疽疥癣。 (1)《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久泻,精神失常。” (2)《苗族医药学》:“健脾消积,开窍散寒。” (3)《贵州常用民间草药集》:“开窍,消食。” (4)《贵州草药》:“辟秽开窍,宣气豁痰,通经,健脾消积。”
- 石胡椒
-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阳痿,咳嗽气喘,痛经,跌打肿痛。 (1)《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湿,通经络,强腰膝,止痛。治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痛,手术后疼痛。” (2)《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祛风通络止痛。主治寒湿筋骨痛,腰膝酸软,风寒咳嗽。”
- 石膏
- 主治热病壮热不退,烦渴,神昏谵语,发狂,发斑,肺热喘咳,中暑,胃火头痛,牙痛,口舌生疮。煅则生肌敛疮,治痈疽疮荡,溃不敛口,烧烫伤。 《湘西苗药汇编》:“清热止渴。治壮热不退,胃热头痛,水火烫烧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