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茄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缅茄的概览。缅茄又名麻嘎喝罕,归类于傣药,为豆科植物缅茄的种子和种皮,可清解热毒,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缅茄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麻嘎喝罕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缅茄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麻嘎喝罕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豆科植物缅茄的种子和种皮。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解热毒,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拢沙龙接火”(咽喉肿痛),“斤档斤匹”(食物中毒),“农杆农暖”(乳房胀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fzelia xylocarpa (Kurz)Crai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缅茄 Afzelia xylocarpa(Kurz) Craib 乔木,高达40m。树皮灰褐色,粗糙。小枝带圆形,黄褐色。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叶柄短;小叶2,~4对,先端凹,或钢形,基部卵圆形,全缘,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长7~8cm,宽5~6cm,侧脉弧形,网脉疏生。总状花序排成顶生圆锥状,花在序轴上几偏向一侧;萼管状,4裂,裂片椭圆形;花瓣只有1枚发育,其余退化,淡紫色;能盲雄蕊7枚,花丝长约3.5cm;退化雄蕊2枚;子房具柄。荚果木质,扁长圆形,长10~12cm,宽6~7cm,厚约4cm;种子通常2~5粒,扁圆,有角质的假种皮状种柄。花期4~5月,果期8~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我国资源极少。广东、广西及云南景洪和勐腊地区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摘,剥取种子和种皮,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