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

说明书

【饮片名称】

九香虫《本草纲目》

汉语拼音
Jiuxiangchong

拉丁名
ASPONGOPUS

异名
黑兜虫《本草纲目》;
瓜黑蝽(蔡邦华《昆虫分类学》);
屁板虫《药材资料汇编》;
蜣螂虫、打屁虫、屁巴虫《中药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 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干燥体。主产于云南、四川、贵州。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本品气特异,味微咸。以完整、色棕褐、发亮、油性大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药性】

性味
咸,温。

归经
归肝、脾、肾经。

【功效】

理气止痛,温中助阳。

【临床应用】

1.胃寒胀痛,肝胃气痛
本品辛香走窜,温通利膈而有行气止痛之功。治疗寒郁中焦,气机不畅,脘腹胀痛或冷痛,可与高良姜木香陈皮等同用;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或肝胃不和之胃脘疼痛,可与香附延胡索木香等同用。
2.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本品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可单用炙热研末服,或配伍淫羊藿杜仲巴戟天等。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9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入丸、散,0.6~1.2g。

【注意事项】

阴虚内热者慎用。

【鉴别用药】

九香虫与炒九香虫
两者功效基本相似。生九香虫作用猛烈,有良好的理气止痛,温肾助阳作用;主治胸胁胀痛、肝胃气痛,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等。炒九香虫,酒炒后不仅除去腥膻,而且增加其行散理气止痛,温肾助阳作用,临床更为常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脂肪、蛋白质、甲壳质、维生素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以及Fe、Cu、Zn等微量元素,其散发的臭气主要源于醛或酮类物质。

【药理作用】

本品对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12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35-23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15-2416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12-713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