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柰

说明书

【饮片名称】

山柰《本草纲目》

汉语拼音
Shannai

拉丁名
KAEMPFERIAE RHIZOMA

异名
三柰子《海上方》;
三赖《品汇精要》;
山辣《本草纲目》;
《南越笔记》;
沙姜《岭南采药录》。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山柰 Kaempferia galanga L.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广西。冬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切片,晒干。以色白、粉性足、气浓味辣者为佳。

【药性】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胃经。

【功效】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效用分析】

山柰辛散温通,主归胃经,芳香辟秽,能温脾胃,行滞气,消食积,止疼痛,故常用于寒邪中阻所致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等证。

【配伍应用】

1.山柰党参
山柰辛散温通,主归胃经,能行气温中止痛;党参性味甘平,主归肺脾二经,既能补气,又能养血。两药相伍,温中与补虚并用,使寒邪得去,正气得复,脾胃自和。用以治疗脾胃虚寒气滞,脘腹胀痛。
2.山柰陈皮
山柰辛散温通,主归胃经,芳香辟秽,能温脾胃,行滞气,止疼痛;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调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两药合用,可散中焦寒邪,疏胃脘气滞。用以治疗寒凝气滞胃脘痛。
3.山柰木香
山柰辛散温通,能温脾胃、行滞气、止疼痛;木香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能健脾消食。两药配伍,使行气止痛之功更强。用以治疗中焦气滞,胀满疼痛、饮食不消者。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9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5~10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搐鼻。

【注意事项】

阴虚血亏,胃有郁火者慎用。

【鉴别用药】

山柰甘松
两者均辛温,可入胃经,能行气止痛,理中焦之气而健胃,用于脘腹闷胀疼痛等症。但山柰尚可温中消食,能治疗脘腹冷痛、饮食不消;还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可研末擦牙,治风虫牙痛;并能消肿止痛,可用治跌打肿痛。甘松还有开郁醒脾之功,可治疗气机阻滞之思虑伤脾,不思饮食,胸闷腹胀;且甘松还有祛湿消肿之功,可治湿脚气。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对甲肉桂酸乙酯,桂皮酸乙酯,龙脑,樟烯等;黄酮类成分:山柰酚;还含维生素P。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5%(ml/g)。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化、降糖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0-3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93-2295
3.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40-641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17-719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效用分析

  • 配伍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