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茅根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白茅根《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aimaogen

拉丁名
IMPERATAE RHIZOMA

异名
茅根、兰根、茹根《神农本草经》;
地菅、地筋、兼杜《别录》;
白茅菅《本草经集注》;
白花茅根《日华子》;
丝茅《本草纲目》;
万根草《岭县志》;
茅草根《草木便方》;
地节根《青海药材》;
坚草根、甜草根《河北药材》;
丝毛草根《中药志》;
寒草根《闽东本草》。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 var. major (Nees) C. E. Hubb. 的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和膜质叶鞘,捆成小把。切段。本品气微,味微甜。以色白、味甜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临床应用】

1.血热咳血,吐血,衄血,尿血
本品甘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可单用,或配伍其他凉血止血药。如《妇人良方》治鼻衄出血,《千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鲜品捣汁服用。若治咳血,《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之与藕同用,均取鲜品煮汁服。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经,能清热利尿,导热下行,故对下焦血热之尿血、血淋之证尤为适宜。如治小便出血,可单用本品煎服;或配伍小蓟黄芩血余炭等药。
2.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胃热呕吐
本品甘寒,善清肺胃之热,降泄火逆。既能清胃热而止呕,又能清肺热而止咳。治疗热病烦渴,可与芦根天花粉等药配伍;用治胃热呕吐,常与麦冬竹茹半夏等同用;用治肺热咳喘,常与桑白皮地骨皮等同用。
3.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本品能清热利尿以除湿退黄、消退水肿、通淋。治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治热淋,水肿,小便不利,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与其他清热利尿药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9~3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鲜品30~60g;或鲜品捣汁。大剂量可用至250~500g。
2.外用:适量,鲜品捣汁涂。
3.本品宜生用,鲜品更佳。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溲多不渴者禁服。

【鉴别用药】

1.生白茅根白茅根
白茅根长于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常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白茅根炭味涩,寒性减弱,清热凉血作用轻微,止血作用增强,专用于出血证,并偏于收敛止血,常用于出血证较急者。
2.白茅根芦根
二者均能清肺胃热、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故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证多用。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泻火为优,故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多用。
3.白茅根小蓟
二者均能凉血止血,兼能利尿,用治血热出血诸证,尤善治尿血、血淋。然白茅根又能清热利尿,用治水肿,热淋涩痛,黄疸;清肺胃热,用治胃热呕吐,肺热咳嗽小蓟又能散瘀解毒消肿,用治热毒疮疡。

【化学成分】

主要含白茅素、芦竹素、印白茅素及白头翁素等。还含有机酸、甾醇及糖类。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止血、利尿、抗炎等作用。其水煎剂能显著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增加负荷小鼠的尿量;且能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提高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1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5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48-2151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06-809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66-768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