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

说明书

【饮片名称】

槐花《日华子本草》

汉语拼音
Huaihua

拉丁名
SOPHORAE FLOS

异名
槐蕊《本草正》
槐米(《中国药典》1985年版)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 Sophora japonica L. 的干燥花及花蕾。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称为“槐花”,后者习称“槐米”。本品气微,味微苦。槐花以花整齐不碎,色黄者为佳;槐米以花蕾多、色黄绿者为佳。生用、炒黄或炒炭用。

【药性】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临床应用】

1.血热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
本品性属寒凉,功能凉血止血,可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之证。因其苦降下行,善清泄大肠火热,故对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血痢最为适宜。用治新久痔血,常配伍黄连地榆等,如榆槐脏连丸(《成方便读》);用治血热便血,常与荆芥穗、枳壳等配伍,如槐花散(《本事方》)。
2.肝热目赤,头痛眩晕
本品味苦性寒,长于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可单用本品煎汤代茶饮,或配伍夏枯草菊花等药。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5~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10~15g。入丸、散,每次3~5g。
2.外用:适量,煎汁熏洗、涂搽;研末敷或嗅鼻。

【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及阴虚发热而无实火者慎用。
2.注意过敏反应。曾报道1例小儿因口含槐花后引起过敏反应,出现发热,颜面、颈及四肢潮红,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密集丘疹,加压不退,瘙痒、剌痛,面颊及颈前区有直径约0.5cm圆形隆起的白色水泡和片状糜烂,并有少许渗液;斑贴试验阳性。初用苯海拉明治疗效果不显,后改给氢化可的松而渐恢复。

【鉴别用药】

1.生槐花、炒槐花槐花
槐花生用以凉血止血,清泻肝火见长,凡血热出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多用。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清热凉血作用次于生品。槐花炒炭后寒凉之性大减,凉血作用极弱,涩性增加,以收敛止血为主,可广泛用于咯血、衄血、便血、崩漏、痔疮出血等多种出血证。
2.槐花地榆
二者均能凉血止血,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其性下行,以治下部出血证为宜。然槐花无收涩之性,止血功在大肠,故以治便血、痔血为佳。地榆凉血之中兼能收涩,凡下部之血热出血,诸如便血、痔血、崩漏、血痢等皆宜。槐花又能清泻肝火,用治肝火上炎所致诸证。地榆又能解毒敛疮,用治水火烫伤、疮疡痈肿,尤为治水火烫伤之要药。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槲皮素、芦丁、异鼠李素等;三萜皂苷类成分:赤豆皂苷Ⅰ~Ⅴ,大豆皂苷Ⅰ、Ⅲ,槐花皂苷Ⅰ、Ⅱ、Ⅲ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总黄酮芦丁(C27H30O16)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米不得少于20.0%;含槐花芦丁不得少于6.0%,槐米不得少于15.0%。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止血、抗炎、抗菌等作用。槐花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对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能缩短凝血时间,其所含芦丁能增加毛细血管稳定性,降低其通透性和脆性,预防出血。制炭后促进凝血作用更强。槐花煎液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槐花中的云香苷及槲皮素对组胺、蛋清、5-羟色胺、甲醛等引起的大鼠脚肿胀,以及透明质酸酶引起的足踝部浮肿有抑制作用。槲皮素能抑制病毒复制。

【附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70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55-25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18-923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01-804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61-762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附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