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

说明书

【饮片名称】

夏枯草《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Xiakucao

拉丁名
PRUNELLAE SPICA

异名
夕句、乃东《神农本草经》;
燕面《名医别录》;
麦夏枯《滇南本草》;
色草《本草纲目》;
棒柱头花《中国药用植物志》;
棒槌草《中药志》;
夏枯头《全国中草药汇编》;
灯笼头、鎯头草(江苏);
大头花(浙江);
灯笼草(江苏、四川);
古牛草(四川);
牛低头(河南);
锣锤草、牛牯草、广谷草(湖南);
丝线吊铜钟(广东);
棒头柱、六月干(福建)。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的干燥果穗。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穗大、色棕红色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肝、胆经。

【功效】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临床应用】

1.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
本品苦寒降泄,主入肝经,善清泻肝火以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常与桑叶菊花决明子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阴不足,目珠疼痛,入夜加剧者,可与生地黄当归白芍等滋养肝阴(血)之品配伍。治疗肝火上攻,头痛眩晕者,可与钩藤决明子菊花等长于清肝、平肝之药同用。
2.瘿瘤,瘰疬
本品辛以散结,苦以泄热,有良好的清肝火,散郁结作用。治瘿瘤,常与昆布玄参等同用;若肝郁化火,痰火郁结之瘰疬,可与海藻、浙贝母玄参等消痰散结药配伍,共收清肝火,散痰结之效,如内消瘰疬丸(《疡医大全》)。
3.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本品既能清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乳癖,乳房胀痛,常与蒲公英、浙贝母柴胡等同用。若配金银花重楼清热解毒、消散痈肿药,可治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9~15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6~15g,大剂量可用至30g,熬膏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慎用。

【鉴别用药】

夏枯草与白毛夏枯草
两者同属唇形科植物,味苦性寒而具清热泻火之功,均可用治火热及热毒证。然夏枯草为清热泻火药,长于清肝明目,散结消肿,善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头痛眩晕,或目珠夜痛,瘿瘤瘰疬。白毛夏枯草为清热解毒药,又能祛痰止咳,凉血止血,主治热毒壅盛,痈肿疮疖,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及血热咳血、衄血或外伤出血。

【化学成分】

主要含迷迭香酸等有机酸,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类成分,芦丁、木犀草素等黄酮类。还含甾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迷迭香酸(C18H16O8)不得少于0.2%。

【药理作用】

本品煎剂、水浸出液、乙醇-水浸出液及乙醇浸出液对实验动物都具有较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夏枯草总皂苷可降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降低早期死亡率及抗凝血作用。夏枯草醇提物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夏枯草煎剂、醇浸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夏枯草水煎、醇提等不同的夏枯草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有显著的抑瘤作用。此外,还有抑制结石形成、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92-293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42-1648
4.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74-177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