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明子

说明书

【饮片名称】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Juemingzi

拉丁名
CASSIAE SEMEN

异名
决明、羊明《吴普本草》;
羊角《广雅》;
马蹄决明《本草经集注》;
还瞳子《医学正传》;
狗屎豆《生草药性备要》;
绿豆《中国药用植物志》;
马蹄子《江苏省植物药材志》;
羊角豆《广东中药》;
野青豆《江西草药》;
大号山土豆《台湾药用植物志》;
猪骨明、猪屎蓝豆、夜拉子、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 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决明 Cassia tora L. 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本品气微,味微苦。以颗粒均匀、饱满、色绿棕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性状】

1.决明  本品略呈菱方形或短圆柱形,两端平行倾斜,长3~7mm,宽2~4mm。表面绿棕色或暗棕色,平滑有光泽。一端较平坦,另端斜尖,背腹面各有1条突起的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斜向对称而色较浅的线形凹纹。质坚硬,不易破碎。种皮薄,子叶2,黄色,呈“S”形折曲并重叠。气微,味微苦。
2.小决明  本品呈短圆柱形,较小,长3~5mm,宽2~3mm。表面棱线两侧各有1片宽广的浅黄棕色带。

【药性】

性味
甘、苦、咸,微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效】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
本品主入肝经,功善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常与黄芩赤芍木贼等同用,如决明子散(《海精微》);治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常与桑叶菊花木贼等同用,若肝肾阴亏,视物昏花、目暗不明者,可与山茱萸、熟地黄枸杞子等滋补肝肾药配伍。
2.头痛眩晕
本品苦寒清泄,入肝经,既能清泻肝火,又兼能平抑肝阳。治肝火上攻或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常与菊花夏枯草钩藤等清肝、平肝药同用。
3.肠燥便秘
本品味苦通泄,质润滑利,入大肠经,功能清热润肠通便,故常用治内热肠燥或津亏肠燥,大便秘结,常与瓜蒌仁、火麻仁郁李仁等润肠通便药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大剂量可用至30g;或研末;或泡茶饮。
2.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1.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2.脾胃虚寒者慎服。

【鉴别用药】

1.决明子与炒决明子
两者属同一药物的不同炮制品。决明子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长于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常用于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炒决明子寒泻之性缓和,兼有平肝养肾的功效,常用于头痛、头晕、青盲内障。
2.夏枯草决明子
两者均入肝经,均有清肝明目,降血压之功,均可用治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及高血压病。然夏枯草长于清泄肝胆经实热,多用于肝火上炎实热之证,且能散郁结,又可用治痰火郁结的瘰疬,瘿瘤,乳痈肿痛。决明子兼益肝阴,故无论虚实目疾均可应用,又能润肠通便,可用治内热津伤之肠燥便秘高血压便秘者。

【化学成分】

主要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橙黄决明素、美决明子素等蒽醌类化合物。并含决明苷、甾醇类及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大黄酚(C15H10O4)不得少于0.2%,饮片不得少于0.12%;含橙黄决明素(C17H14O7)不得少于0.080%。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降低实验动物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决明子水浸出液、醇浸出液有降血压作用。决明子粉、煎剂及流浸膏均有泻下和抗菌作用。决明子醇提物具有保肝作用,对实验动物血清AST、ALT的升高有降低作用。决明子水煎剂具有减肥作用,能抑制营养性肥胖大鼠体质量的增加,改善胰岛素抵抗,但不影响食欲。本品还具有抑菌、保肝、肾保护、抗血小板聚集、抗化活性、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51-152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41-848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86-288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77-180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性状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