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芦根《名医别录》

汉语拼音
Lugen

拉丁名
PHRAGMITIS RHIZOMA

异名
芦茅根《会约医镜》;
苇根《温病条辨》;
芦茹根《草木便方》;
顺江龙《天宝本草》;
水蓢蔃《岭南采药录》;
芦柴根《南京民间药草》;
芦通《江苏植物药材志》;
苇子根《河北药材》;
芦芽根《山东中药》;
甜梗子《四川中药志》;
芦头《全国中草药汇编》。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本品气微,味甘。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鲜用或晒干用。

【药性】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临床应用】

1.热病烦渴
本品性味甘寒,既能清泻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故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与麦门冬、天花粉等清热生津药同用;或以其鲜汁配麦冬汁、梨汁、荸荠汁、藕汁服,如五汁饮(《温病条辨》)。
2.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本品入肺经,善于清泻肺热,祛痰排脓。治疗肺热咳嗽,常与黄芩、浙贝母瓜蒌等药同用;若治风热咳嗽,常与桑叶菊花苦杏仁等同用,如桑菊饮(《温病条辨》)。治疗肺痈咳吐脓痰腥臭,常与薏苡仁冬瓜仁等清肺化痰、排脓之品同用,如苇茎汤(《千方》)。
3.胃热呕哕
本品入胃经能清胃热而止呕逆,治疗胃热呕哕,可配竹茹生姜等和胃止呕之品。
4.热淋涩痛
本品性寒,有清热利尿之功,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常与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鲜品60~120g。
2.外用:适量,煎汤洗。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

芦根与苇茎
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均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通淋之功。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目前药市中多无苇茎供应,可以芦根代之。

【化学成分】

主要含酚酸类成分:咖啡酸、龙胆酸维生素类成分:维生素B1,B2,C等。还含天冬酰胺及蛋白质、脂肪、多糖等。

【药理作用】

本品有保肝作用,可通过抗化、保护肝细胞、抑制胶原沉积等途径来抑制肝纤维化。此外,本品有解热、镇痛、镇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血糖、抗化、雌性激素样作用,对β-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71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85-8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59-2163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9-27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61-163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