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荆芥《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Jingjie

拉丁名
SCHIZONEPETAE HERBA

异名
假苏、鼠蓂《神农本草经》;
姜芥《名医别录》。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北、湖北。多为栽培。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本品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茎细、色紫、穗多、香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1.荆芥荆芥穗  辛,微温。
2.荆芥炭、荆芥穗炭  辛、涩,微温。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1.荆芥荆芥穗  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2.荆芥炭、荆芥穗炭  收敛(涩)止血

【临床应用】

1.感冒头痛
本品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显者,均可广泛使用。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者,每与花、连翘薄荷辛凉解表药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透散,祛风止痒,宣散疹毒。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
本品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之功,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于风热者,每与金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5~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烂外敷或研末调散。

【注意事项】

1.表虚自汗,阴虚头痛者禁服。
2.不宜久煎。
3.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者忌用。

【鉴别用药】

荆芥荆芥炭与荆芥
荆芥性味辛微温,归肺肝经,性较平和,为发表散风之通用药,功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多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荆芥炭性味辛涩微温,归肺肝经,功能收敛止血,主要用于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荆芥穂性味功用与荆芥相同,惟发汗之力大于荆芥,药力较强。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胡薄荷酮等;单萜类成分:荆芥苷,荆芥醇,荆芥二醇等。还含黄酮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饮片不得少于0.30%(mL/g);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20%。

【药理作用】

荆芥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解热作用。荆芥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生品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能使出血时间缩短。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荆芥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荆芥穗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43-24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5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75-1681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6-15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92-95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