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薄荷《新修本草》

汉语拼音
Bohe

拉丁名
MENTHAE HAPLOCALYCIS HERBA

异名
蕃荷菜《千·食治》;
、吴菝《食性本草》;
薄荷《本草衍义》;
猫儿薄荷《履巉岩本草》;
升阳菜《滇南本草》;
薄苛《品汇精要》;
鸡苏《本草蒙筌》;
夜息花(山东);
仁丹草(四川、江苏);
见肿消(江苏);
水益母、接骨草(云南);
薄荷、鱼香草、香薷草(四川)。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切段。本品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辛,凉。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风温初起
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其辛散之性较强,是辛凉解表药中最能宣散表邪,且有一定发汗作用之药,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风热感冒和温病卫分证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配伍,如银翘散(《温病条辨》)。
2.风热上攻,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喉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等药。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祛风止痒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伍蝉蜕牛蒡子、柽柳等药,如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荆芥防风僵蚕等祛风止痒药同用。
4.肝郁气滞,胸胁胀闷
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行气,常配伍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5.此外,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脘腹胀痛,呕吐泄泻,常与香薷厚朴金银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6g,后下。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3~10g,不宜久煎,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敷。
3.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注意事项】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鉴别用药】

荷叶薄荷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带茎的叶)入药,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薄荷叶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叶入药,薄荷梗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入药,二者功用相似,但薄荷叶偏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疏肝行气。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薄荷脑(薄荷醇),薄荷酮,异薄荷酮,胡薄荷酮,α-蒎烯,柠檬烯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0%(mL/g),饮片不得少于0.40%(mL/g)。

【药理作用】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酰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醇有利胆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局部麻醉和抗刺激作用。此外,本品有祛痰、止咳、抗着床、抗早孕、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94-39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69-7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13-1620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03-208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0-122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