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

说明书

【饮片名称】

柴胡《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Chaihu

拉丁名
BUPLEURI RADIX

异名
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
山菜、茹草《吴普本经》;
柴草《品汇精要》。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或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切段。本品气微香,味微苦。以外表皮黑褐、切面黄白色者为佳。生用或醋炙用。

【药性】

性味
辛、苦,微寒。

归经
归肝、胆、肺经。

【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

1.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感冒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景岳全书》)。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2.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3.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
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4.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1.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不宜使用。
2.大叶柴胡 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 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3.解热生用,用量宜大;疏肝醋炒,宜用中量;升阳生用,宜用小量。

【鉴别用药】

1.柴胡、醋柴胡与鳖血柴胡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能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适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柴胡生品升散作用较强,偏于疏散退热,多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醋柴胡升散之性较为缓和,增强了疏肝解郁止痛的作用,多用于肝郁气滞的胸胁胀痛,腹痛,月经不调。鳖血柴胡能填阴滋血,具有抑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可用于热入血室,骨蒸劳热。
2.柴胡薄荷
两者均为辛凉解表药,都能疏散风热,疏肝解郁;都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肝气郁滞。但柴胡长于疏泄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升举阳气,又常用治少阳证寒热往来,中气下陷、脏器脱垂等证。而薄荷又能清利头目,利咽,透疹,也可用于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目翳,咽痛口疮;麻疹不透等。

【化学成分】

主要含皂苷类成分:柴胡皂苷a、b、d、f等;挥发油:2-甲基环戊酮,柠檬烯,月桂烯,香芹酮,戊酸,己酸,庚酸,辛酸,2-辛烯酸,壬酸,γ-庚烯酸等。还含多糖、有机酸、植物甾醇及黄酮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北柴胡柴胡皂苷a(C42H68O13)和柴胡皂苷d(C42H68O13)的总量不得少于0.30%。

【药理作用】

柴胡煎剂、注射液、醇浸膏、挥发油及粗皂苷等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动物实验性发热,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并且可使正常动物的体温降低。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等有关。柴胡具有镇静、安定、镇痛、镇咳、降血脂、保肝、利胆、兴奋肠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抗溃疡、抑制胰蛋白酶、抗病原微生物、兴奋子宫、影响物质代谢、抗肿瘤、抗癫痫、抗辐射及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93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5-7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56-1369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6-242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34-137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