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蔓荆子《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Manjingzi

拉丁名
VITICIS FRUCTUS

异名
蔓荆实《神农本草经》;
荆子《本经草集注》;
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
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 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 或蔓荆 Vitex tr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山东、浙江、福建、江西。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味浓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药性】

性味
辛、苦,微寒。

归经
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

疏风散热,清利头目。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头痛
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故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祛风止痛药。
2.目赤多泪,目暗不明,齿龈肿痛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目昏多泪,牙龈肿痛,常与菊花蝉蜕、白蒺藜等药同用。若肝肾不足,目暗不明,可与枸杞子、熟地黄等补肝肾、明目药配伍。
3.头晕目眩
本品药性升发,清利头目,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常与黄芪人参升麻补气升阳药同用,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4.此外,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也可用治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5~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6~15g;浸酒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汤外洗。

【注意事项】

胃虚者慎服。

【鉴别用药】

1.生蔓荆子与炒蔓荆子
蔓荆子性味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牙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风湿痹痛。生蔓荆子偏于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常用于风热头痛、鼻塞,目赤肿痛。炒蔓荆子辛散之性缓和,长于升清阳之气,祛风止痛,常用于耳目失聪,风湿痹痛,偏正头痛
2.蔓荆子藁本
二者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皆善治头痛,风湿痹痛、筋脉拘挛等症。但蔓荆子辛苦微寒,主散头面风热之邪,有散风止痛之功,善治外感风热所致头痛目赤。藁本辛温,药势雄壮,善达巅顶,以发散风寒之邪见长,主要治疗外感风寒、巅顶头痛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蔓荆子黄素,紫花牡荆素,蔓荆子蒿素,木犀草素,牡荆素等;脂肪酸类: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还含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蔓荆子黄素(C19H18O8)不得少于0.030%。

【药理作用】

蔓荆子有一定的镇静、止痛、退热作用。蔓荆子黄素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蔓荆叶蒸馏提取物具有增进外周和内脏微循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79-380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74-7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89-1594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6-23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32-134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