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红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一点红的概览。一点红又名窝喃涌,归类于苗药,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一点红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窝喃涌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milia sonchifolia (L.) A. DC.et Wigh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点红Emilia soncifolia(L.)DC.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cm。茎直立,近基部倾斜,紫红色或绿色,光滑无毛或被疏毛,多少分枝,枝条柔弱,粉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稍肉质,生于茎下部的叶卵形,长5~10cm,宽4~5cm,琴状分裂,边缘具钝齿,茎上部叶小,通常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常为紫红色,抱茎。头状花序直径1~1.3cm,具长梗,为疏散的伞房花序,花枝常2歧分枝;花全为两性,筒状,花冠紫红色,5齿裂;总包圆柱状,苞片1层,与花冠等长。瘦果狭矩圆形,长约3mm,有棱;冠毛白色,柔软,极丰富。花期7~11月,果期9~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村旁、路边、田园和旷野草丛中。分布于贵州、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约30cm。根茎细长,圆形,浅棕黄色;茎多分枝,细圆柱形,有纵纹,灰青色或黄褐色。叶多皱缩,灰青色,基部叶卵形、琴形,上部叶较小,基部稍抱茎;纸质。头状花序干枯,花多已脱落,花托及总苞残存,苞片茶褐色,膜质,瘦果浅黄褐色,冠毛极多,白色。有干草气,味淡。以干燥叶多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克氏千里光碱(senlrirkine),多榔菊碱(doronine)[1]。又含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hyperoside)[2],三叶豆苷(trifolin),槲皮苷(quercltnn),芸香苷(mtln),槲皮素(quercetin)[3]。还含三萜类成分:熊果酸(ursolicacid)[4],西米杜鹃醇(simi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4],以及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d),三十烷(triacontane)[3],蜂花酸(melissic acid),棕榈酸(palnitic acid)[4]。
- 药理作用: 100%煎剂平板打洞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Cheng Dongliangetal.Planta Med,1986,52:484 [2]NalrnG,et al.Indian Chem,Set B,1982,22B(10):979 [3]Srinivasan K K,et al.CA,1981,95:76880u [4]高建军,等.中国中药杂志,1993,18(2):102 药理 [1]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册).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75 现代临床研究 [1]福建南安县医学科学研究所.医科简讯,1972,(1):10 [2]莫顺堂,等.新医药学杂志,1977,(2):2 [3]杨建华,等.福建医药杂志,2000,22(5):154 [4]冼焕馨.广州医药,2003,34(1):62 [5]周群英.陕西中医.1994,15(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