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红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一点红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窝喃涌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一点红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利尿。
-
主治:
用于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便血,肠疽痈,目赤,喉蛾,疔疮肿毒。
《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用于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便血、肠疽痈、目赤、疔疮肿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milia sonchifolia (L.) A. DC.et Wigh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点红Emilia soncifolia(L.)DC.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40cm。茎直立,近基部倾斜,紫红色或绿色,光滑无毛或被疏毛,多少分枝,枝条柔弱,粉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稍肉质,生于茎下部的叶卵形,长5~10cm,宽4~5cm,琴状分裂,边缘具钝齿,茎上部叶小,通常全缘或有细齿,上面深绿色,下面常为紫红色,抱茎。头状花序直径1~1.3cm,具长梗,为疏散的伞房花序,花枝常2歧分枝;花全为两性,筒状,花冠紫红色,5齿裂;总包圆柱状,苞片1层,与花冠等长。瘦果狭矩圆形,长约3mm,有棱;冠毛白色,柔软,极丰富。花期7~11月,果期9~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村旁、路边、田园和旷野草丛中。分布于贵州、陕西、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长约30cm。根茎细长,圆形,浅棕黄色;茎多分枝,细圆柱形,有纵纹,灰青色或黄褐色。叶多皱缩,灰青色,基部叶卵形、琴形,上部叶较小,基部稍抱茎;纸质。头状花序干枯,花多已脱落,花托及总苞残存,苞片茶褐色,膜质,瘦果浅黄褐色,冠毛极多,白色。有干草气,味淡。以干燥叶多者为佳。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冷。入热经。
《贵州中草药名录》:“味辛、苦,性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8g,鲜品15~30g;或捣汁含咽。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风热翳膜野芥兰120g,梅片0.3g,共捣烂,敷眼眶四周。(《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小儿疳积一点红10g,蒸瘦猪肉服。
3.治乳痈初起一点红、蒲公英各等量,捣烂外敷。
4.治肾炎水肿一点红、夏枯草、车前草各20g,水煎服。
5.治痢疾一点红10g,水煎加红糖服用。(2~5方选自《草药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克氏千里光碱(senlrirkine),多榔菊碱(doronine)[1]。又含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hyperoside)[2],三叶豆苷(trifolin),槲皮苷(quercltnn),芸香苷(mtln),槲皮素(quercetin)[3]。还含三萜类成分:熊果酸(ursolicacid)[4],西米杜鹃醇(simia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4],以及正二十六醇(n-hexacosand),三十烷(triacontane)[3],蜂花酸(melissic acid),棕榈酸(palnitic acid)[4]。
-
药理作用:
100%煎剂平板打洞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Cheng Dongliangetal.Planta Med,1986,52:484
[2]NalrnG,et al.Indian Chem,Set B,1982,22B(10):979
[3]Srinivasan K K,et al.CA,1981,95:76880u
[4]高建军,等.中国中药杂志,1993,18(2):102
药理
[1]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册).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175
现代临床研究
[1]福建南安县医学科学研究所.医科简讯,1972,(1):10
[2]莫顺堂,等.新医药学杂志,1977,(2):2
[3]杨建华,等.福建医药杂志,2000,22(5):154
[4]冼焕馨.广州医药,2003,34(1):62
[5]周群英.陕西中医.1994,15(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