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一枝蒿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土一枝蒿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加新错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云南蓍的全草。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
-
主治:
主治头风痛、风湿疼痛,胃痛,牙痛,跌打扭伤,红肿瘀痛,经闭腹痛,痈肿疮毒,蛇虫蛟伤。
《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消肿止痛,活血祛风。主治跌打损伤、红肿、瘀痛、牙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chillea wilsoniana Heimerl ex Hand.-Mazz.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云南蓍Achillea willsoniana Heim.exHand.-Mazz.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100cm。根状茎短。茎直立,有纵沟纹,中部以上密生长柔毛,上面有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长线形,长4~6.5cm,宽1~2cm,二回羽深裂,叶轴宽约1.5mm,全缘或有1~2个小齿,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裂片和齿端有软骨质小尖,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柔毛及腺点。头状花序多数,集成复伞房花序;总苞宽钟形或半球形,直径4~6mm;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外层短,卵状披针形,有中助,边缘膜质,褐色,流苏状,疏生柔毛;托片舟状,披针形;边缘舌状花雌性,6~16朵,舌片白色或淡粉红色,先端有3浅齿,中央管状花两性,淡黄色或白色,管部压扁具腺点。瘦果长圆状形,长2.5mm,具翅,无冠毛。花、果期7~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及灌丛中。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或似圆形,角质层呈细齿状突起;被非腺毛。皮层较窄,外侧为1~3列厚角细胞,内侧有树脂散在,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甚窄,射线较宽,形成层成环。髓部甚大,老茎中心有空洞。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麻、辣,性热;有毒,入冷经。
《云南中草药》:“辛麻,温,剧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撤。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跌打扭伤、红肿瘀痛土一枝蒿、生姜各适量捣烂,加酒微热,搽患处。
2.牙痛土一枝蒿叶少许,寒入牙缝中。
3.外伤出血土一枝蒿适量,研粉撒布伤处(1~3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4.治胃寒腹痛飞天蜈蚣1.5g,嚼服。
5.治经闭腹痛飞天蜈蚣3g,水煎服。((4~5方选自《万县中草药》)
6.治急性乳腺炎,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飞天蜈蚣研末,每次1g,开水送服。(《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
7.治疗新旧伤痛土一枝蒿、半生夏各6g,生白芷16g,上药共研末拌匀,开水吞服用,每次0.9g。(《贵州民间方药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性物质、鞣质和有机酸[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第一分册).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