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蒿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中药名:
一枝蒿
类别:
维吾尔药
民族药名:
一孜秋 艾密尼
民族药名出处:
《维吾尔药志》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一枝蒿的全草。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功效:
清热,消炎止痛,凉血解毒。
主治:
主治热性或胆液质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热性感冒 ,发热,头痛 ,胃痛,腹胀,肝炎,荨麻 疹,毒虫咬伤等。
基原信息
来源生物拉丁名:
Artemisia rupestris L.
药物分类:
植物药
来源生物形态:
一枝蒿 Artemisia rupestris L.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全株具特异芳香。根茎木质,常横卧或斜上,具多数营养枝。茎通常多数,稀少数或单一,褐色或红褐色,下半部木质化,上部密被灰白色短柔毛;不分枝或茎上部有少数短的分枝。叶薄纸质,初时两面被灰白色或灰色,后脱落无毛;茎下部与营养枝上叶有短柄,中部叶无柄,叶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5~5cm,宽1~2.5cm,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5~7,上半部裂片常再次羽状全裂或3出全裂,下半部裂片通常不再分裂,基部小裂片半抱茎,小裂片呈栉齿状的线状披针形,先端常有短的硬尖头;上部叶与苞片羽状全裂或3全裂。头状花序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4~7mm,具短梗或近无梗,下垂或斜展,基部常有羽状分裂的小苞叶,在茎上排成穗状或近于总状花序;总苞片3或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背面有短柔毛,边缘膜质,撕裂状,内层总苞片膜质;花序托凸起,半球形,具灰白色托毛;雌花1层,8~16朵,花冠近瓶状或狭圆锥状,檐部具3~4裂齿,花柱略伸出花冠外,光端分叉;两性花5~6层,30~70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长三角形,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分又。瘦果长圆形,顶部常有不对称的膜质冠状边缘。花、果期7~10月。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100~2900m的干山坡、荒漠草原、草甸、冲积平原及干河谷地带。我国分布于新疆等地,主产于新疆。国外前苏联、欧洲其他各地亦有分布。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喜向阳,在山区或平坝均可栽培。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
栽培技术 种子或分株繁殖。①种子繁殖:新疆北疆地区9~10月采收种子就可播种。播时把种子混到拌有人畜粪水的火灰里,成为种子灰,每亩需种子100~150g。在整好的土地上,开1.3m宽的高畦,按行、穴距各约33cm开穴,深3~6cm,施人人畜粪后,把种子灰匀撒穴内。②分株繁殖:3~4月,将生长健壮的幼苗,连同地下根茎分成数蔸,按种子繁殖法开穴栽种,栽后烧水。
田间管理 种子出苗后,当苗高6~10cm时,要结合浅薅进行匀苗、补苗,每穴有苗4~5株,并追肥1次过冬。第2年3月和6月各进行中除和追肥1次,秋季就可收获。收获后,及时中除和追肥各1次过冬,这样连续收获3年后,就要翻蔸另栽。分株繁殖在苗成活后,进行追肥1次,6月再行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
代用药:
/
采收加工:
于盛夏7~8月,或秋季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阴干或晒干,扎成把,置阴凉干燥处保管。
炮制方法:
/
性状鉴别:
本品全长10~50cm,根和根茎圆柱形,土黄 色至灰褐色,常带少数短须根,断面浅黄色。茎单一或数个,于根茎处变曲,直径1.5~3mm,幼枝和花枝上部密被短绒毛,老枝或枝的下部光滑,有不显著的细纵条纹,表面常为紫红色,断面白色,中空。叶多卷曲,破碎或脱落,完整者,基生叶为2回羽状深裂,终裂片狭被外形,具柄;茎叶互生,向上渐小,羽裂或不裂,被疏绒毛。头状花序,半球形,生于叶腋或枝端集成总状狭圆锥花丛;头状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条形,绿色,内层卵形,边缘略带棕色;管状花黄色,边花1列,雌性,内为两性花;托毛白色。全草具特异芳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矩形,呈切向延长;外被角质层;并生有丁字形或叉状非腺毛。皮层细胞3~7列,内皮层细胞较大,凯氏带明显。花茎的棱脊处常有外韧型维管束,韧皮部外侧有柱鞘纤维群,木质部导管排列较紧密。髓部细胞较大,壁多水化,有的具孔纹,中央为空腔。
粉末特征:黄绿色,有特异芳香。丁字形、叉状和不分枝非腺毛,长30~1000μm,直径10~20μm,托毛长可达1200μm,直径20~50μm,有的具网纹理;腺毛呈椭圆形,类圆形,头部6~10个细胞组成,常排列为2列,长38~60μm,直径30~50μm。气孔不定式,直径22~29μm,副卫细胞常3~4个。花粉粒类球形,直径23~30μm,具3个萌发孔,边缘呈小刺状突起。水木维薄壁细胞有孔纹。木栓细胞,类方形或类长方形及多角形,淡黄色。导管孔纹和螺纹。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性味归经:
寒,味辛、苦。
用法用量:
内服6~15g。外用:适量。本品可人汤剂、煎剂、糖浆剂、丸剂、泡剂、冲剂、洗剂、药浴、药酒、软膏等制剂。
考证:
/
制剂:
/
选方:
1.治感冒 呕吐 一枝蒿 9g,唇香草 1.5g。水煎浓汁,加糖少许服。
2.治饮食过度,消化不良 ,胃疼胃胀 一枝蒿 9g,土木香 把。水煎成汁服。(1、2方出自《新疆中草药》)
3.治感冒 发热,胆囊炎,肝炎 一枝蒿 9g,人参 30g,山振子60g,大黄 20g,甘草 60g。研细粉,以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每日2次。
4.治慢性肾炎 一枝蒿 、索索葡萄 、车前草 各15g,唇香草 、甘草 各6g。水煎服。
5.治跌打红肿 一枝蒿 、当归 、鹿蹄草各9g,唇香草 3g。水煎服。另取一枝蒿 、土当归 等份,制成20%药酒外敷。
6.治毒蛇咬伤、荨麻 疹 一枝蒿 15~24g。水煎当茶饮,同时煎汤洗患部。(3~6方出自《中国民族药志》)
7.治黄疸性肝炎 一枝蒿 、刺糖 各10g,索索葡萄 15g,唇香草 6g。除了刺糖 以外的药物,浸泡在适量水中,用温火煎汤,刺糖 放入适量温开 水中,溶化,过滤去渣,加人煎汤中,煎沸一次,内服。(《维吾尔药志》)
8.治神经性皮炎 一枝蒿 熬膏,涂患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全草含一枝蒿 酸(rupestri acid)、针叶春黄菊酸(aciphyllc acid)、顺式螺缩酮烯多炔(cis-spiroketaleno-latherpolyin)、反式螺缩酮烯醚多快(trans-spiroketalenolather-Polyin)、栀子 素丁(garderlin D)、胡萝卜 苷(daucoste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 酸(palmitic acid)等,此外还含挥发油,油中含月桂烯、乙酸龙脑脂、芳樟醇(linallol)、对-聚伞花素(p-cy-mene)、α和β-蒎烯、α-松油醇(α-terpineol)、松油醇-4(terpinen-4-ol)、萘,多种生物碱、内酯类、氨基酸 等。
药理作用:
含一枝蒿 的灌流液可显著抑制抗原对致敏豚鼠支气管肺灌流量。一枝蒿 液也可抑制抗原使致敏豚鼠离体回肠收缩的作用。大鼠灌服一枝蒿 液(2:1),对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正常豚鼠离体肺灌流和离体回肠试验表明,一枝蒿 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回肠平滑肌收缩。小鼠腹腔注射一枝蒿 液8g/kg,显著延长戊巴比妥 钠 睡眠时间,提示一枝蒿 可能有抗组胺类药物相似的镇静催眠作用[1]。
小鼠腹腔注射一枝蒿 水煎醇沉液的LD50为23.91g/kg[1]。
一枝蒿 水煎剂有抗蛇毒作用,对眼镜蛇 毒解毒效果较好;对蝮蛇 毒也有一定作用。一枝蒿 的醇和水提取物对小鼠移植性腹水癌和大鼠的瓦氏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枝蒿 水煎剂,对实验性过敏有一定抑制作用。一枝蒿 水煎剂对流脑球菌有抑制作用,对鸡新城疫有预防作用[2]。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1
药理
[1]陈希元,等.中草药,1981,12(4):169
[2]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