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续断

  • 音译名: 阿锐嘎亚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川续断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阿锐嘎亚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松桃地区
  • 药材来源: 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
  • 主治: 主治腰背酸痛,肢节痿痹,跌仆创伤,损筋折骨,胎动漏红,血崩,遗精,带下,痈疽疮肿。 (1)《贵州中草药名录》:“补肝肾,续筋骨,固经通络,调血脉。治腰膝酸痛,风湿痛,骨折,跌打,崩漏,带下,遗精。” (2)《贵州草药》:“破瘀止痛,续筋骨,安胎益气,解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ipsacus asper Wall. ex Henry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续断Dipsacus asper Wall.ex Henry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m,主根1至数条,圆锥柱状,黄褐色。茎具棱.棱上有疏弱刺毛。基部叶丛生,具长柄,叶片羽状深裂,顶裂卵形,较大,中央裂片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可达12cm,顶端渐尖,有疏粗齿,两侧裂片1~2对,较小,两面被短毛和刺毛;柄短或无柄。头状花序球形,总花梗长;总苞片窄条形,被短毛;苞片倒卵形,被短毛;花萼浅盘状;花冠白色,基部有较短细筒,向上较宽,顶端4裂,外被短毛;雄蕊4,伸出花冠外。瘦果倒卵柱状,包藏于小总苞内,仅顶端外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沟边草丛和林边。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将全根挖起,除去泥土,用微火烘至半干,堆置“发汗”至内心成绿色时,再烘干。忌日晒,以免影响质量。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长圆柱形,略扁,微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数明显而扭曲的纵皱纹及沟纹,并可见横长皮孔及少数须根痕。质稍软,久置干燥后变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绿褐色或浅褐色,木部黄褐色,可见放射状花纹。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以条粗、质软、皮部绿褐色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壁薄,其内为数列排列整齐的栓内层。韧皮部宽广,靠外方有裂隙,筛管群稀疏散在。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近形成层处分布较密,向内逐渐稀少,常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粗根髓部小,细根(直径0.5cm以下)无髓。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簇及淀粉粒。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热。入冷经、半边经。 《贵州草药》:“性微温,味苦、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鲜品适量,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l.治胎动不安续断艾叶各12g,黄芩15g,花粉6g,杜仲9g,川芎3g,煨水服。 2.治月经不调续断对叶莲各18g,茴香根15g,红牛膝12g,蜘蛛香9g,月季花12朵,芙蓉花1朵,煨水服。(1~2方选自《贵州草药》) 3.治胃痛续断9~15g,水煎服。忌酸辣食物。(《广西民族药简编》)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有生物碱、挥发油、维生素E及苷类物质[1]。
  •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  川续断浸膏和总生物碱对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的在体和离体心脏均有明显的正性肌力作用;对去脑和麻醉猫有心脏节律明显加快,脉搏幅度增大,并有刺激呼吸的作用。得到的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动脉压和平滑肌的紧张度。得到的总皂苷也有降低动脉压的作用[1]。 2.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川续断水煎剂对离体兔子宫平滑肌有较强的兴奋作用。表现为频率增加,张力提高,多呈强直性收缩状态[2]。 3.其他作用  川续断中得到的黄酮成分有抗化活性,并有抗炎作用[1]。经小鼠和鸡试验,证明川续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本品对肺炎链球菌有抑制作用[3]。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王一涛,等.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3):20 药理 [1]ANNeB AⅡP,Pac THeMNuMe Pecycbe,1981,17(4):602 [2]吴克让,等.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7(增刊):2 [3]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下册).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089 现代临床研究 [1]王岩,等.时珍国医国药,2002,13(4):234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