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藤

  • 音译名: 锐比勾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大风藤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锐比勾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铜仁地区
  • 药材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干燥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祛风止痛,利水消肿。
  •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病,神经痛,肾炎水肿,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1)《贵州草药》:“祛风除湿,镇痛化瘀,杀虫。主治肚痛吐水,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麻风。” (2)《常用民间草药手册》:“除湿利水,舒筋活血。治风湿关节痛。” (3)《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除湿,理气消积。治胸膈满闷,风湿痛疼,产后寒,胃气痛。” (4)《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用于风湿痹痛,神经痛,肾炎水肿;外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occulus orbiculatus (Linnaeus) Candoll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C.)DC. 缠绕藤本植物,长达4m。根圆柱形。茎基木质化,小枝密生灰白色柔毛。叶互生,叶片广卵形,有时3浅裂,长5~12cm,宽3~9cm,先端锐尖或钝,有短尖头,基部略为心形,全缘;叶柄长达3cm。聚伞花序生于叶腋;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淡黄色,萼片6,成2轮列;花瓣6,卵状披针形;雄蕊6;雌花序较短,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有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分离。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长7~8m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丘陵、灌丛、路旁。贵州中部至西南部产有;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区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好。种于繁殖:4月初条播或撒播。约经15天左右出苗,苗高5cm时,即可移栽。按行株距35cm×20cm开穴栽种,覆土,压实,浇水。茎藤高30cm,应搭支架,以利攀援生长。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春、秋两季采挖,挖取根部,除去茎、叶、芦头,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扭曲,稍呈连珠状凸起,长10~20cm,直径1~2.5cm。表面黑褐色,有弯曲的纵沟和少数支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核部全部木化,有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苦。以条勾、坚实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列细胞。皮层薄壁细胞含草酸钙小方晶。中柱鞘为石细胞环。木质部宽阔;木射线细胞微木化。石细胞、射线细胞亦含草酸钙小方晶。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冷。入热经。 《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味苦、辛、性寒。归膀胱、肾、脾经。”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烂外敷;或磨汁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风湿疼痛①大风藤10g,八角枫5g,大、小血藤各6g,筷子6g,泡酒2kg,1周后可服,每次20ml或搽患处(《苗族医药学》)。②大风藤30g,红活麻15g,白活麻15g,狮子草30g,泡酒750g,早晚各服30ml(忌鱼)。(《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2.治跌打损伤大风藤15g,五花血藤15g,七叶莲15g,水煎服。(《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治胃痛,中暑腹痛大风藤根8g,青木香6g,水煎服,或嚼服。(《湖南药物志》) 4.治毒蛇咬伤①大风藤、黄蜀葵根适量,磨白酒自上而下涂敷伤口。②大风藤、红叶青木香、山苦瓜、青木香、麻口皮子药等份,研末,每次用药末30g,加烧酒120g,滤取汁,从外向内涂于伤口周围处。有全身症状者,内服药末3~6g,冷开水送服。(《湖南药物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大风藤根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已碱(isotrilobine)去甲毛木防已碱(normenisa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木防己胺(trilobamine)[1],木防己新碱(coclobine)[2],衡州乌药灵(cocculidine)、衡州乌药里定碱(cocculolidine)、衡州乌药新碱(coccutrine)、二氢刺桐文碱(dihydroervsovine)[3]去甲木防己碱、N-化异木防己碱[4],新木防己碱(nextrilobine)、1,2-去氢阿巴特灵(1,2-dehvdroa pateline)[5],异华衡州乌药灵(isosinococculine)[6]。
  •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和大鼠光热甩尾法测试,均证实木防己碱有镇痛作用。腹腔注射,连续应用5天产生耐受性,对吗啡成瘾动物停吗啡后的戒断症状,无取消替代作用,为非麻醉性镇痛药[1]。 2.解热作用  木防己碱80mg/kg、100mg/kg腹腔注射对酵母发热大鼠有明显的退热作用[2]。 3.抗炎作用  木防己碱10~40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对蛋清、甲醛和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耳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木防己碱不延长去肾上腺幼年大鼠生存时间。木防己碱使大鼠炎性组织释放的前列腺素E(PGE)明显降低,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表明木防己碱抗炎机制与兴奋下丘脑或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以及抑制PGE合成与释放有关[2]。 4.肌肉松弛作用  化二甲木防己碱(DTI)对大鼠、家兔、猫均有明显的肌肉松弛作用,属非去极化型肌肉松弛剂。麻醉兔、猫、大鼠静脉注射DTI能使间接刺激坐骨神经产生的胫前肌最大颤搐完全阻断[3]。 5.降压作用  麻醉猫静脉注射木防己碱1.25~20mg/kg呈降压效应,并有剂量依赖关系,其降压主要与扩张血管平滑肌有关[4];给麻醉动物(猫、犬、兔、大鼠)静脉注射DTI(0.00625~1.0mg/kg)可引起血压显著下降,下降率为20.3%~61.5%,降压机制主要与其对神经节阻断作用有关[5]。 6.抗心率失常作用  盐酸防己碱5mg/kg、10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对氯仿、毒毛旋花子苷G、氯仿-肾上腺素、氯化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诱发的心率失常均有对抗作用[6]。DTIO.25~1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对乌头碱、氯仿-肾上腺素、毒毛旋花子苷G诱发的心率失常亦有一定的对抗作用[7]。 7.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木防己碱无论体内与体外给药,均能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给药0.5mg/kg、0.75mg/kg、1.0mg/kg,其抑制率分别为38.2%、68.2%和94.0%;20mg/kg、40mg/kg腹腔注射,其抑制率分别为47.6%和84.6%。木防己碱对血小板血栓烷A2(TXA2)的生成与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大鼠颈动脉壁前列环素(PG12)的生成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与抑制环化酶有关[8]。 8.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DTI O.5mg/kg腹腔注射可升高正常大鼠总胆固醇,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脂饲养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在10μg/kg静脉注射能促进家兔血栓形成,在5μg/kg、10μg/kg时增加高切变率下血浆粘度。说明DTI对大鼠血脂调整和血流变学指标可能有不利影响[9]。 9.毒性  盐酸防己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52mg/kg,大鼠为162mg/kg,给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部刺激症状,随后安静,闭眼垂头[5]。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富田真雄,等.药学杂志(日),1958,78(2):194 [2]伊藤一男,等.药学杂志(日),1969,89(8);1163 [3]十一元晴,等.药学杂志(日),1978,98(7):886 [4]陈海生,等.药学学报,1991,26(10):755 [5]Chen H S,et al.C A,1994,121;226368e [6]Hokawa H,et al.C A,1995,123:29639j 药理 [1]郑林忠,等.中国药理学报,1984,5(1):11 [2]徐克意,等.中国药理学报,1986,7(5):422 [3]梁颖彬,王莉芳,张丽英、陕西新医药,1984,13(5):55 [4]谭建权,等.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3,4(3):171 [5]刘军保,等.药学学报,1984,19(5):338 [6]周俊杰,等.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88,2(2):89 [7]明祯,等.药学学报,1984,19(1):12 [8]谭建权,等.中国药理学报,1991,12(4):375 [9]袁秉祥,等.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0,11(4):327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