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乌龟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山乌龟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加菲裂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的块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凉血止血。
-
主治:
主治咽喉肿痛,热毒痈肿,风湿痹痛,腹痛,泻痢,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1)《湖南药物志》:“治鹤膝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2)《湖北中草药志》:“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消肿散结。用于止血,肝硬化腹水,脱发,外伤感染。”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瘀消肿。治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内出血;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4)《贵州中草药名录》:“祛风清热。治风湿痛,水肿,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块根肥厚,椭圆形或呈不规则块状。老茎基部木质化,有细沟纹,略带紫色。叶互生;叶柄长4~10cm,盾状着生;叶片纸质,三角形状圆形,或扁圆形,长5~9cm,宽与长近相等或大于长度;先端钝圆,常具小突尖,基部微凹或平截,全缘或微呈波状,上面绿色,下面粉白色,两面无毛,掌状脉5~9条。花小,单性,雌雄异花序。雄株:花序为复头状聚伞花序,总花序梗长l~2cm,花序梗顶端有盘状花托,约有20朵花;萼片6(~8),排成2轮;花瓣3~5,淡绿色;雄蕊6,花丝合生成柱状,花药环生呈圆盘状;雌株:单头状聚伞花序,总花梗较短,顶端有盘状花托;花被左右对称;花萼3~5,生于花的一侧;花瓣3~5;子房球形。核果紫红色,球形,果梗短,肉质,内果皮直径4~5mm,有横肋状雕纹,每行有胎座迹,不穿孔。花期4~6月,果期8~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肥沃湿润的草丛、山坡路旁阴处或灌木林中,亦生于石灰质石山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采挖,除去须根、泥土,洗净,切片,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块根呈不规则团块或短圆柱形,直径2~9cm,其下常有几个略短圆柱形的根相连,稍弯曲,有皱缩的横沟,根的远端有时纤细,其后膨大成椭圆形,并常数个相连成念珠状;根的顶端有根茎残基。市售品多为横切或纵切的不规则块片,直径2~7cm,厚0.2~1.5cm,表面棕色或暗褐色,有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粉性足,类白色或灰白色,可见筋脉纹(三生维管束),呈点状或条纹状排列。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粉性。气微,味苦。
以片大、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8~10余列木柱细胞。皮层外侧有少数单个或2~4个成群的石细胞,长径60~90μm,短径28~52μm;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细小方晶、针晶或棒晶。中柱占根的大部分,为三生构造,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1~4个同心环,中央的木质部束较大,导管旁有多数纤维束及少数管胞;中柱薄壁细胞含少数细小方晶及棒状结晶。本品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17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个分粒组成。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冷;小毒。入热经。
(1)《滇南本草》:“味苦,大寒。入脾、肺、肾三经。”
(2)《南药中草药学》:“苦,寒,有小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或研末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腹痛山乌龟10g,碾细吞服。
2.治毒疮及毒蛇咬伤山乌龟鲜品捣烂敷。(1~2方选自《苗族医药学》)
3.治水肿,关节炎,蛇咬伤,疮毒痈疽山乌龟、乌金草各15g,毕血莲24g,共研细末,日服2~3次,每次1.5~3g,温开水送下。(《湖北中草药志》)
4.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山乌龟(白药子)根1000g,甘草500g,研末,每日3次,每次3g,用温开水送服。
5.治鹤膝风山乌龟根120g,大蒜1个,葱30根,韭菜蔸7个,捣烂敷患处。
6.治扭挫伤山乌龟根30g,连钱草30g,三七草15g。捣烂敷伤处。(4~6方选自《湖南药物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金线吊乌龟块根含左旋异紫堇定(isocorydine)[1,4],头花千金藤碱(cepharanthine),异粉防己碱(isotetrandrine),小檗胺(berbamine),轮环藤宁碱(cycleanine),头花千金藤醇灵碱(cepharanoline),头花千金藤胺(cepharamine),高阿罗莫灵碱(homoaromoline)[2~5],头花千金藤酮(cepharanone)A、B,头花千金藤二酮(cepharadione)A、B[6],木防己碱(trilobine),粉防己碱(tetrandrine),奎宁(quinine),罂粟碱(papaverine),可待因(cedeine),吗啡(morphine),小檗碱(berberine)[7]。种子含去氢千金藤碱(dehydrostephanine),去氢克列班宁(dehydrorebanine),千金藤碱(stephanin),克列班宁(crebanine),异粉防己碱,原荷叶碱(Onornuciferine),佐佐木千金藤碱(stesakine),小檗胺[8]。
-
药理作用:
千金藤素(又名头花千金藤碱)经证实具有解蛇毒、抗结核、抗麻风、抗变态反应等作用;还具有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活化造血组织、促进骨髓组织增生的功能;亦能保护狗由于辐射损伤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并显著提高小鼠急性放射病的存活率[1]。抗变态反应作用与稳定细胞膜、刺激垂体肾上腺功能有关[2]。
头花千金藤碱(CT)1.0mg/kg及3.0mg/kg静脉注射兔,可增强兔耳微血管血液的灌注节律,这是由于血管运动增强持续1小时或更长之故,CT的微血管扩张作用与全身血液动力学无直接关联[3]。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郭义,等.中草药,1984.15(6):258
[2]富田真雄,等.药学杂志(日),1969,89(12):1678
[3]富田真雄.等.药学杂志(日).1967,87(10):1203
[4]朱兆仪,等.药学学报,1983,18(6):460
[5]杨鹤鸣,等.药学学报.1980,15(11):674
[6]Michimori A,et al.Tetra Lett.1974.41:3609
[7]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7:730[8]国友顺一,等.药学杂志(日),1981,101(10):951
药理
[1]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第五研究室.中草药通讯,1978,(9):26
[2]Kohno-h,et al.Nippon Yakurigaku Zasshi,1987,90(4):205
[3]Asano-M,et al.J Ethnopharmacol,1987,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