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参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苗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土人参
-
类别:
苗药
-
民族药名:
窝阿笨
-
民族药名出处:
贵州黔东南地区
-
药材来源:
为马齿苋科植物土人参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苗药卷
-
功效:
补虚健脾,润肺止咳,调经。
-
主治:
主治病后、产后虚弱,月经不调,老年多尿,小儿遗尿,虚热咳嗽,盗汗,自汗,带下,产妇乳汁不足,无名毒疮。
(1)《贵州草药》:“补虚益损,润肺,解毒。”
(2)《贵州中草药名录》:“补中益气,润肺生津。治病后体虚,虚荣咳嗽,遗精,多尿,乳汁不通。”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60cm,肉质无毛。主根粗壮分枝,外表棕褐色。茎直立,有分枝,圆柱形,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倒卵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渐尖或钝圆,全缘,基部渐狭而成短柄。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二歧状分支;花小,两性,淡紫红色,直径约6mm;萼片2,早落;花瓣5,倒卵形或椭圆形;雄蕊10枚以上;子房球形,花柱线形,柱头3深裂,先端外展而微弯。蒴果近球形,直径约4mm,3瓣裂,熟时灰褐色。种子多数,细小,扁圆形,黑色有光泽,表面具细腺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灌丛下肥沃土壤或村寨附近阴湿处。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喜温暖、向阳。以较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夹砂土栽培为宜。种子繁殖:3月播种。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高畦,畦面开横沟,沟距33cm,深4~6cm,播幅宽10~13cm每1hm2用种子0.9kg左右,混到拌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使成种子灰;播时先在沟里施入人畜粪水,再把种子灰均匀撒人沟里。发芽后要注意除草。苗高2~3cm时,要追施人畜粪水提苗。苗高7~10cm时,要匀苗、补苗,每隔6cm左右留苗1株,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次。在6月再中根除草和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粪为主。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8~9月采,洗净,除去细根,晒干或刮去表皮,蒸熟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或长纺锤形,分枝或不分枝,长2~15cm,直径0.7~1.7cm,顶端具木质茎残基。表面灰黑色,有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须根痕或细长须根。坚硬,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除去栓皮并经蒸煮后表面为灰黄色半透明状,有点状须根痕及纵皱纹,隐约可见内部纵走的维管束。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角质状,中央常有大空腔。气特异,味甘苦、嚼之有粘滑感。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残留或已去除。皮层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韧皮部较窄,薄壁细胞含有少量草酸钙簇晶。形成层明显。本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常1~2列,呈放射状排列,近形成层处可达3~4列,中心部位多散在,直径约45μm;木薄壁细胞含大量草酸钙簇晶,木射线宽8~24列细胞。经蒸煮的根薄壁细胞中含大量糊化淀粉粒团块。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颇多。单个簇晶直径15~53μm,晶瓣不甚整齐,有时形如众多砂晶或不规则方晶的堆积状。②淀粉粒较多,单粒,类球形或近椭圆形,层纹不甚明显。③壁增厚的薄壁细胞为韧皮部或其外侧的细胞,呈不规则长方形或阔披针形,壁呈念珠状增厚,非木化,可见扁圆形壁孔。④木薄壁纤维较少,披针形或长条形,两端较尖,或一端较尖、另一端钝圆;壁微增厚,微木化,壁孔稀疏。⑤导管有网纹或近网纹状的梯纹;壁木化。⑥木栓细胞表面观近六角形,切面观切向延长,壁增厚。⑦草酸钙方晶少见。⑧棕色团块可见,形状、大小不一。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甜,性热。入冷经。
(1)《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平。”
(2)《草药彩色图集》:“甘、平。”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身体虚弱土人参15g,水煎服。
2.治汗多土人参15g,大夜关门15g,水煎服。(1~2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3.治老年多尿、小儿遗尿土洋参根、仙茅根各30g,水煎服。
4.无名毒疮土洋参叶捣烂,外敷患处。(3~4方选自《草药彩色图集》)
5.治外伤出血干品土高丽参,研末撤敷患处。(《文山中草药》)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