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

说明书

【饮片名称】

仙茅《海药本草》

汉语拼音
Xianmao

拉丁名
CURCULIGINIS RHIZOMA

异名
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开宝本草》;
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
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
小地棕根《草木便方》;
地棕根《分类草药性》;
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志》;
独足绿茅根《四川中药志》;
独脚丝茅《江西中药》;
天棕、山棕、土白芍、平肝薯、盘棕、山兰花《草药单方临床病例经验汇编》;
仙茅参《中药志》;
千年棕《全国中草药汇编》;
山棕皮、似虫草、尖刀草《新华本草纲要》。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 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干燥。切段。本品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条粗、质坚、表面色黑者为佳。生用,或经米泔水浸泡切片。

【药性】

性味
辛,热;有毒。

归经
归肾、肝、脾经。

【功效】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

【临床应用】

1.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精冷,小便频数
本品辛热燥烈,善补命门而兴阳,治疗命门火衰,阳痿早泄及精寒不育,常与淫羊藿巴戟天金樱子等同用。
2.腰膝冷痛,筋骨痿软无力
本品辛散燥烈,能散寒湿,强筋骨,常与杜仲独活附子等同用。
3.阳虚冷泻
本品温补肾阳而能止泻,用治阳虚冷泻,可与补骨脂益智仁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入丸、散,或浸酒。
2.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忌服。

【毒性】

1.本品燥烈有毒,不宜大量久服。
2.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服用过量可引起心脏抑制、心律失常及麻痹。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全身出冷汗,四肢厥逆,麻木,舌肿胀吐露口外,烦躁,继而昏迷等。仙茅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大剂量服用引致毒性反应,二是与其辛热的偏性特点有关。为保证用药安全,一方面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另一方面必须辨证用药,不可乱用。

【鉴别用药】

1.生仙茅与酒仙茅
二者为仙茅的不同炮制品种。生仙茅性燥热有毒,以散寒祛湿为主,多用于寒湿痹痛,腰膝冷痛,筋骨痿软;酒仙茅不仅毒性降低,而且更长于补肾壮阳,常用治阳痿精冷,腰膝冷痛,尿频遗尿。
2.仙茅淫羊藿
两者均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然仙茅辛热,善补命门之火衰以温煦脾土,故又有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治脾肾阳虚冷泻。淫羊藿辛、甘,温,温肾壮阳,强阳起痿之力更强,为治疗肾虚阳痿的良药。
3.仙茅鹿茸
两者均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筋骨痿软。然仙茅辛热,善补命门之火衰以温煦脾土,故又有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治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少食腹泻等;又能祛寒除湿,用于风寒湿痹痛。鹿茸甘温,长于补肾阳,益精血,强督脉,为壮阳起痿,补精填髄的要药;又有补益肝肾,调冲任,固崩止带之功,可用治肝肾不足,冲任不固,四肢厥冷,崩漏。
4.仙茅桑寄生
两者均具有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骨痿瘫痪。然仙茅辛热,以温补肾阳为主,多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又善补命门之火以温煦脾土,故又有温阳止泻的功效,可用治脾肾阳虚,脘腹冷痛,少食腹泻等。桑寄生又具有补益肝肾,固冲任,安胎元的功效,故多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软;又可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的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化学成分】

主要含酚苷类成分:仙茅苷;三萜类成分:仙茅皂苷A-M,仙茅素A、B、C等;生物碱类成分:石蒜碱等;甾醇类成分:环木菠萝烯醇,豆甾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仙茅苷(C22H26O11)不得少于0.080%。

【药理作用】

仙茅可延长实验动物的平均存活时间。仙茅醇浸剂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仙茅水煎液可明显增加大鼠垂体前叶、卵巢和子宫重量,使卵巢hCG/LH受体特异结合力明显提高;仙茅醇浸剂可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对抗印防己毒素所致小鼠惊厥,具镇定、抗惊厥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5-106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8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99-2103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140-1143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毒性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