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

说明书

【饮片名称】

桑寄生《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Sangjisheng

拉丁名
TAXILLI HERBA

异名
茑《诗经》;
寓木、宛童《尔雅》;
桑上寄生、寄屑《神农本草经》;
寄生树(《尔雅》郭璞注);
寄生草《滇南本草》;
茑木《本草纲目》。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 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 的干燥带叶茎枝。主产于广西、广东。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切厚片。本品气微,味涩。以枝细、质嫩、叶多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苦、甘,平。

归经
归肝、肾经。

【功效】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临床应用】

1.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本品苦燥甘补,既能祛风湿,又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对痹证日久,损及肝肾,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者尤宜,常与独活杜仲牛膝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千要方》)。
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本品能补肝肾,养血,而固冲任,安胎元。治肝肾亏虚,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胎动不安者,每与阿胶续断香附等配伍;或配阿胶续断菟丝子等,如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
3.头晕目眩
本品尚能补益肝肾以平肝降压,用于高血压病头晕目眩属肝肾不足者,可与杜仲牛膝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9~15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煎服,10~30g,或入丸、散;浸酒或捣汁服。
2.外用:适量,捣烂敷。

【注意事项】

1.桑寄生若寄生于有毒植物如巴豆、乌臼、红花夹竹桃等树上者,不能供药用,以防中毒。
2.本品可引起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细碎如粟米,瘙痒,头晕,目眩,全身不适,胃纳不佳,腹胀,轻度腹泻,口干等。临床亦有引起表现为头晕目眩、全身不适等中毒反应的报道。
3.阴虚火旺者忌用。
4.本品驱邪有余,补养之力不足,故在临床运用中不能单独作为滋补剂。

【鉴别用药】

桑寄生桑枝
两药同为祛风湿药,都能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关节酸痛等。但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归肝、肾经,既能祛风除湿,又可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故对肝肾不足,营血亏虚,风湿痹痛,筋骨痿弱无力、腰膝酸软等尤为适宜;并有养血、固冲任、安胎之效,用于肝肾不足,冲任不固所致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桑枝味苦、性平偏凉,归肝经,善走肢节,功专祛风湿,除拘挛,尤宜于上肢风湿热痹。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广寄生苷,槲皮素,丝桃苷,槲皮苷等;挥发油:苯甲酰,苯二烯,芳姜黄烯,桉树脑等。

【药理作用】

桑寄生有降压作用;注射液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并能减慢心率;煎剂或浸剂在体外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多种肠道病毒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抑制伤寒杆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长;提取物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活性。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12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76-17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21-328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24-527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517-519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