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补骨脂《药性论》

汉语拼音
Buguzhi

拉丁名
PSORALEAE FRUCTUS

异名
胡韭子(徐表《南州记》);
婆固脂、破故纸《药性论》;
补骨鸱《本草图经》;
黑故子、胡故子《中药志》;
吉固子《江西中药》;
黑固脂(云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 Psoralea corylifolia L.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四川、安徽、陕西。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搓出果实,除去杂质。本品气香,味辛、微苦。以粒大、色黑、饱满、坚实、无杂质者为佳。生用,或盐水炙用。

【药性】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归肾、脾经。

【功效】

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临床应用】

1.肾阳不足,阳痿不孕,腰膝冷痛
本品苦辛温燥,能温肾助阳,治肾虚阳痿,常与菟丝子、胡桃肉、沉香等同用;治肾阳虚衰,风冷侵袭之腰膝冷痛等,可与杜仲、胡桃肉同用,如青娥丸(《和剂局方》)。
2.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
本品补而兼涩,善于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可单用,亦可随症配伍他药。如治滑精,以补骨脂、青盐等分同炒为末服;治小儿遗尿,《补要袖珍小儿方论》单用本品炒,为末服;治肾气虚冷,小便无度,《魏氏家藏方》用本品与小茴香等分为丸服。
3.肾虚作喘
本品补肾助阳,纳气平喘,对肾阳虚衰,肾不纳气之虚喘,可奏标本兼顾之效,可与附子肉桂沉香等同用,如黑锡丹(《和剂局方》)。
4.脾肾阳虚,五更泄泻
本品入脾肾二经,能温补脾肾、收涩止泻,治脾肾虚寒所致五更泄泻,常与吴茱萸五味子、肉豆蔻等配伍,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5.白癜风,斑秃
本品外用能消风祛斑,用治白癜风,斑秃,将本品研末用酒浸制成酊剂,外涂患处。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0g。外用20%~30%酊剂涂患处。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酒浸涂搽,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1.本品性质温燥,能伤阴助火,故阴虚火旺及大便秘结者忌用。
2.阴虚内热者禁服。

【鉴别用药】

1.生补骨脂与盐补骨脂
二者为补骨脂的不同炮制品,由于炮制方法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生补骨脂辛温而燥,温肾助阳作用强,长于温补脾肾而止泻,多用于脾肾阳虚,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盐补骨脂辛行温燥之性更和缓,避免伤阴之弊,并引药入肾,增强了温肾助阳,纳气,止泻之功,多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
2.补骨脂与核桃仁
两者均性温、归肾经,均能补肾强腰,纳气定喘,皆可治肾虚腰痛脚弱,肾不纳气之虚喘。然补骨脂辛苦温,兼入脾经,为温补而兼敛涩之品,既善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又能暖脾止泻,适用于肾阳虚衰、下元不固之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宫冷不孕,遗尿尿频,脾肾阳虚泄泻。核桃仁甘温油润,又归肺经,长于温肺肾,润肠通便,适用于虚寒性喘咳,肠燥便秘
3.补骨脂骨碎补
两者均味苦性温而入肾经,皆能补肾助阳,同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然补骨脂辛温而燥,兼入脾经,作用偏于肾,助阳力强,长于补肾壮阳,固精缩尿,兼能温脾止泻,主治肾阳虚衰之阳痿、遗精、遗尿、喘咳及脾肾阳虚之五更泄;酒浸外搽还治白癜风。骨碎补兼归肝经,既补肾强骨,又活血止痛、续筋骨,为伤科常用药,可用治跌打损伤,筋伤骨折,酒浸外搽又治斑秃。
4.补骨脂冬虫夏草
两者均性温入肾经,具有补肾助阳,纳气定喘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阳痿不举,腰膝冷痛诸证以及肾不纳气的虚喘。然补骨脂又入脾经,尚具有补火助阳,温脾止泻的功效,用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等。冬虫夏草又入肺经,又具有补肺气,益肺阴的功效,为肺肾双补,既可用于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久咳虚喘,又可用于肺肾阴虚,劳嗽咳血。
5.补骨脂吴茱萸
两药味辛、苦,均具有暖脾散寒,助阳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肾阳虚之五更泄泻。但补骨脂辛苦性温,兼入脾经,为温补而兼敛涩之品,善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主要适用于肾阳虚衰、下元不固之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宫冷不孕等。吴茱萸辛散苦泄,性热祛寒,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用治寒疝腹痛,厥阴头痛,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以及寒湿脚气肿痛等;吴茱萸又长于疏肝下气而降逆,暖肝散寒和胃,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泛酸及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

【化学成分】

主要含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等香豆素类;黄芪苷等黄酮类;补骨脂酚等单萜酚类成分。还含有豆固醇、谷固醇葡萄糖苷、棉子糖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补骨脂素(C11H6O3)和异补骨脂素(C11H6O3)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药理作用】

补骨脂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增强阴道角化,增强子宫重量。能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心脏,提高心脏功率。能收缩子宫及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有致光敏作用,内服或外涂皮肤,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9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91-39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88-896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48-115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156-1161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