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豆蔻《名医别录》

汉语拼音
Doukou

拉丁名
AMOMI FRUCTUS ROTUNDUS

异名
豆蔻、多骨《开宝本草》;
壳蔻《本草逢原》;
白蔻《本草经解》;
豆蔻、扣米(南药《中草药学》)。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 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或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白豆蔻。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原豆蔻主产于泰国、柬埔寨;印尼白蔻主产于印度尼西亚爪哇,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于秋季果实由绿色转成黄绿色时采收,晒干。原豆蔻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印尼白蔻气味较弱。以个大、饱满、果壳完整、气味浓者为佳。生用,用时捣碎。

【药性】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功效】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临床应用】

1.湿浊中阻,脾胃气滞,不思饮食,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本品既可化湿行气,又能开胃消食。治疗湿阻中焦,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常与藿香佩兰陈皮等同用;若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可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者。治疗脾胃气滞,食积不消,胸腹胀痛,可与陈皮枳实木香等药配伍。
2.湿温初起,胸闷不饥
本品辛散入肺而宣化湿邪,故常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若湿邪偏重者,每与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如三仁汤(《温病条辨》);若热重于湿者,又常与黄芩滑石等配伍,如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3.寒湿呕逆
本品能行气宽中,温胃止呕,尤以胃寒湿阻气滞之呕吐最为适宜。可单用为末服,或配藿香半夏等药。若与砂仁甘草等药研细末服,用于小儿胃寒,吐乳不食者。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6g,后下。

【注意事项】

阴虚血燥者慎用。

【鉴别用药】

1.豆蔻广藿香
两药均为芳香化湿之常用药,皆辛温,入脾、胃、肺经,都能芳香化湿,和中止呕,用治湿浊中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以及胃寒呕吐,湿温初起等。但豆蔻辛香善行脾肺气滞,理气消痞,开胃进食作用优于广藿香,可用于宿食不化,脘痞食少等;又温中行气,故治疗呕吐以胃寒呕吐为主。而广藿香芳香辛散,发表解暑,用治夏日形寒饮冷,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暑湿表证;止呕作用广泛,尤善治疗湿阻呕吐。
2.豆蔻砂仁
豆蔻辛温香燥,温中化湿,健胃止呕,行气止痛;砂仁辛散温通,醒脾和胃,行气止痛,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豆蔻芳香而气清,功专于中、上二焦;砂仁香窜而气浊,功专于中、下二焦。两者常相须为用,以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有开胸顺气,行气止痛,醒脾开胃,和中消食之功;治疗脾胃虚寒,或湿浊内蕴所致的纳呆食少、胸闷不舒、脘腹胀痛、反胃、呕逆等症有良效。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桉油精(1,8-桉叶素),β-蒎烯,α-蒎烯,丁香烯,乙酸龙脑酯等。《中国药典》规定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豆蔻仁不得少于4.0%(mL/g);本品豆蔻仁含桉油精(C10H18O)不得少于3.0%。

【药理作用】

本品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祛除胃肠积气,故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并能止呕。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7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8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8-2262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44-546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540-541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