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石

说明书

【饮片名称】

滑石《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Huashi

拉丁名
TALCUM

异名
膋石《南越志》;
液石、共石、脱石、番石《名医别录》;
夕冷《药性论》;
脆石、留石《石药尔雅》;
画石《本草衍义》。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滑石,主含含水硅酸[Mg3·(Si4O10)·(OH)2]。主产于山东、辽宁、广西。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本品气微,味淡。以色白、滑润者为佳。洗净,砸成碎块,粉碎成细粉用,或水飞晾干用。

【药性】

性味
甘、淡,寒。

归经
归膀胱、肺、胃经。

【功效】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临床应用】

1.热淋,石淋,尿热涩痛
滑石性滑利窍,寒则清热,故能清膀胱湿热而通利水道,为治淋证常用药。若湿热下注之小便不利,热淋及尿闭,常与木通车前子瞿麦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若用于石淋,可与海金沙金钱草木通等配伍。
2.暑湿烦渴,湿温初起
本品甘淡而寒,既能利水湿,又能解暑热,为治暑湿、湿温之常用药。若暑热烦渴,小便短赤,可与甘草同用,即六一散(《伤寒标本》);若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头痛恶寒,身重胸闷,脉弦细而濡,则与薏苡仁、白蔻仁、苦杏仁等配伍,如三仁汤(《温病条辨》)。
3.湿热水泻
本品既清热解暑热除湿,又利水分清泌浊,即所谓能“分水道,实大肠”。尤宜于湿热或暑湿水泻,小便不利,可与猪苓车前子薏苡仁等同用。治伏暑泄泻,《普济方》以之与藿香丁香为末服用。
4.湿疮,湿疹,痱子
本品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作用。治疗湿疮、湿疹,可单用或与枯矾、黄柏等为末,撒布患处;治痱子,则可与薄荷甘草等配合制成痱子粉外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10~20g。滑石先煎;滑石粉包煎。外用适量。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入丸、散。
2.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1.肾虚滑精者均禁服。
2.孕妇慎用。
3.脾虚、热病伤津者慎用。
4.滑石在直肠、阴道或创面等处可引起肉芽肿,滑石粉又常用作避孕器具及会阴的撒布剂,常如此应用,其卵巢癌发生率比不用者可能高约3倍。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1.滑石滑石粉
二者同为一物,性味与归经都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均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唯滑石为块石状,入药煎服须先煎。而滑石粉为粉状,外治多用,亦入煎剂,入药煎服须包煎。
2.滑石石膏
两药均归胃经,能清热止渴,但滑石止渴在于利窍渗湿使脾胃中和而渴自止,故适用于暑热有湿而小便短赤不畅烦渴者,燥热烦渴不宜使用。石膏止烦渴,在于清阳明大热,使热去而津液存留,故阳明热盛烦渴用之合宜。两者外用均能祛湿收敛,但滑石偏用于湿疹、湿疮,痱子;煅石膏偏用于疮疡久不收口者。此外,滑石善于利水通淋,解暑,用于淋证、湿温烦闷,暑湿泄泻等。石膏清热泻火力强,能清泻肺胃二经之热,用治肺热咳喘,胃火牙痛等。

【化学成分】

主要含含水硅酸Mg3(Si4O10)(OH)2]。还含化铝、化镍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硅酸[Mg3(Si4O10)(OH)2]不得少于88.0%。

【药理作用】

本品有利水作用。还有吸附和收敛作用,内服能保护肠壁。滑石粉撒布创面形成被膜,有保护创面,吸收分泌物,促进结痂的作用。在体外,10%滑石粉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64-36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96-19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7-71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71-574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569-571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