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萆薢《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ixie

异名
百枝《吴普本草》;
竹木《雷公炮炙论》;
赤节《名医别录》;
菝葜《日华子本草》;
萆薢《本草从新》;
刚、硬饭团《植物名实图考长编》;
山田薯、土薯蓣《泉州本草》;
萆薢《本草原始》;
麻甲头(广东)。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 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 、福州薯蓣 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 Kunth 、粉背薯蓣 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干燥根茎。前两种称“绵萆薢”,主产于浙江、福建;后一种称“粉萆薢”,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本品气微,味微苦。以片大而薄、切面色黄白、质松者为佳。生用。

【性状】

1.绵萆薢  本品为不规则的斜切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稀疏的须根残基,呈圆锥状突起。质疏松,略呈海绵状,切面灰白色至浅灰棕色,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气微,味微苦。
2.粉萆薢  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新断面近外皮处显淡黄色。气微,味辛、微苦。

【药性】

性味
苦,平。

归经
归肾、胃经。

【功效】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临床应用】

1.膏淋,白浊,白带过多
本品善于利湿而分清去浊,为治膏淋要药。用于膏淋,小便混浊,白如米泔,常与乌药益智仁、石菖蒲等同用,如萆解分清饮(《杨氏家藏方》);亦可用治妇女白带属湿盛者,可与猪苓白术泽泻等同用。
2.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本品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关节屈伸不利。若偏于寒湿者,可与附子威灵仙独活等同用;属湿热者,则与黄柏忍冬藤防己等配伍。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9~15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入丸、散。

【注意事项】

本品利湿易伤阴,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鉴别用药】

1.粉萆薢萹蓄
两药同属利水通淋药,均能利湿疗疮;用治淋证以及皮肤湿疹湿疮等。但粉萆薢以利湿分清去浊为长,善治膏淋白浊,带下过多;又能祛风通络,除湿止痛,用治风湿痹痛,湿热疮毒。萹蓄善清膀胱湿热,用于热淋血淋,淋漓涩痛,还能杀虫止痒,用于虫积腹痛,湿疹阴痒。
2.粉萆薢与土茯苓
两者功能相似,均以除湿见长,均归肝胃二经,对于湿盛之淋浊、湿热疮毒及风湿痹痛均可应用。但粉萆薢除湿分清降浊之功更佳,故尤其适用于湿盛之膏淋、带下之证。土茯苓除湿又善解毒,故善治恶疮,尤为梅毒之要剂,也用治汞中毒。

【化学成分】

萆薢薯蓣皂苷等多种甾体皂苷,总皂苷水解后生成薯蓣皂苷元等。还含有鞣质、淀粉、蛋白质等。

【药理作用】

萆薢水提取物有抗痛风作用,绵萆薢水提取物有抗骨质疏松作用,绵萆薢还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肿瘤作用,薯蓣皂苷有抗真菌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01-302,34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03-20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07-2111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80-582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581-582
  • 饮片名称

  • 来源

  • 性状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