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兰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文殊兰的概览。文殊兰又名里罗囡,归类于傣药,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叶、鳞茎及花蕾,可通气血,消肿痛,接骨续筋,催吐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文殊兰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里罗囡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文殊兰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里罗囡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石蒜科植物文殊兰的叶、鳞茎及花蕾。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通气血,消肿痛,接骨续筋,催吐解毒。
- 主治: 主治“阻伤,路哈”(跌打损伤,骨折),“斤档斤匹,习哈”(食物中毒,腹泻呕吐),“兵洞飞暖花”(疔疮痛疖脓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rinum asiaticum Linn. var. sinicum (Roxb.ex Herb.) Bake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文殊兰 Crinum asiaticum L.var.sinicum(Roxb.ex Herb.) Baker 多年生粗壮草本。鳞茎粗壮,圆柱形。茎粗大,肉质,高达1m。叶多枚,肉质,舌状披针形或带状披针形,反曲下垂,长可达1m,宽7~12cm或更宽,先端渐尖,边缘波状,暗绿色。从叶腋间生出直立的肉质花葶,伞形花序顶生,通常有花10~24朵;佛焰苞状总苞片披针形,外折,长6~10cm,白色,膜质;花白色,芳香,梗长0.5~2cm;花被管纤细,伸直,是高脚碟状,裂片6,条形,长6~9cm,宽7~9mm,向尖端逐渐狭窄;小苞片窄条形,长3~7cm。果实近球形。花期夏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河旁沙地及山涧林下阴湿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省区有分布。多为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花夏季采收;叶、鳞茎全年可采;多用鲜品,或洗净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