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猞猁的概览。猞猁又名叶,归类于藏药,为猫科动物猞猁的肉、小肠、毛,可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猞猁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叶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Felis lynx Linnaeu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外貌似猫,体型较大,体重15~35kg,体长85~140cm,尾较短。体格矫健,四肢粗长,爪强而锐。头圆,颜面部显著隆起;眼窝深陷,四周毛色发白。耳基宽,耳长且尖端生有黑色耸立簇毛。两颊具下垂而密的长鬓毛。背面土黄棕色,中线部较深,有暗色纵短纹和圆斑。腹毛黄白色,毛基灰棕色。四肢背面色较体背淡,近土黄褐色。尾部带有暗色轮环,末端黑色。3~4月发情交配,怀孕期约2个月,每胎产2~3仔。幼仔初生时体被稀毛,且不睁眼,约10天后张目。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栖息于山岩、密林中,也可见于草原深处或海拔3500m的高山。独居或结群。四肢结实。善攀援,能游泳,耐性强,能在一个地点静卧数昼夜而不食,自卫防御凶狠。主要捕食兔、鼠兔、松鼠、飞禽或鸟蛋,也捕食狍和一些大型动物。分布于西藏、青海及北方其他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捕杀猞猁取肉,晾干,研细;取肠,除粪洗净,晒干,研细,将毛燎焦,研成末。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猞猁肉:味甘,性温。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据《晶珠本草》记述:猞猁肉治邪病。猞猁小肠治肠刺痛(痢疾),猞猁毛治头痛和全身痛。《藏医药选编》写道:疾病的治疗,由于痰性属寒,根据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不论在内服药物,外治疗法,以及饮食起居等各方面,皆以温热为宜。食物疗法:痰病之饮食,以陈粮所制的热糌粑、陈酒、姜汤、开水、羊肉、鱼、野牛肉、秃鹫、猞猁及狼肉等比较新鲜而热性和轻性食物以及粗糙之物为宜,但进食不宜过饱。又述:外治法以猞猁皮或狼皮,包扎胸腹部。
- 制剂: /
- 选方: 七味止泻木散:猞猁肠(干)、兔脑(干)、熊胆各1.5g,唐古特乌头2g,马兜铃3g,红景天4g,止泻木子50g。共为细末。日服2次,每服1g;温开水冲服。治痢疾。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