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子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苦菜子的概览。苦菜子又名反帕嘎,归类于傣药,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的成熟种子,可清火解毒,解痉,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苦菜子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反帕嘎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苦菜子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反帕嘎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西双版纳》
- 药材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苦芥的成熟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解痉,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害埋拢很”(高热惊厥),“答办改泵”(肝、脾肿大)。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rassica integrifolia(West)O.E.Schulz ex Ur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苦芥 Brassica integrifolia(West.) O.E.Schulz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cm。全株被稀疏短刺毛。茎直立,多分枝。基生叶宽倒卵形;茎上部叶互生,卵形至长椭圆形,具柄,边缘有微波状细齿。总状花序;花黄色;萼片直立;花瓣4,倒卵形,具爪;柱头头状。果实为一具柄的长角果,线形;种子球形,直径为1mm。花期3~4月,果期5~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我国台湾、湖南、广西、四川、云南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5、6月份果实成熟时采集,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