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蒜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小红蒜的概览。小红蒜又名贺波亮,归类于傣药,为鸢尾科植物红葱的鳞茎,可清火解毒,利尿除湿,消肿止痛,止血。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小红蒜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贺波亮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leutherine plicata Her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红葱 Eleutherine plicata Herb. 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直径约2.5cm,鳞片肥厚,紫红色,无膜质包被。叶宽披针形或宽条形,长25~40cm,宽1.2~2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4~5条纵脉平行面突出,使叶表面呈现明显的皱褶。花茎高30~42cm,上部有3~5个分支,分支处生有叶状的苞片,苞片长8~12cm,宽5~7mm;伞形花序状的聚伞花序生于花茎的顶端;花下苞片2,卵圆形,膜质;花白色,无明显的花被管,花被片6,2轮排列,内、外花被片近等大,倒披针形;雄蕊3,花药“丁”字形着生,花丝着生于花被片的基部;花柱顶端3裂,子房长椭圆形,3室。花期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云南各地有栽培,常逸为半野生状态。原产西印度群岛。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收,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气香。入水、土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15g;或鲜品适量,捣烂,开水冲取汁。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加酒炒热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拢牛”小红蒜10g,野芦谷根15g,黄牛木寄生5g。煎服。(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2.治“拢蒙沙喉”小红蒜、姜黄、野姜鲜品各适量。捣烂,加酒炒热,外敷;或取小红蒜、生姜、红豆蔻、姜黄鲜品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3.治“拢栽线栽歪,接儿,贺办,习哈”,“冒米想”小红蒜10g,山柰10g,苦菜籽5g,蔓荆子10g,石菖蒲10g。鲜品捣烂,取汁,用开水冲服。(景洪市傣医波温囡验方) 4.治“沙把哦勒”小红蒜50g。煎服。 5.治“把办哦勒”小红蒜根、血余炭各适量。研粉调敷。(4、5方出自德宏州傣医龚茂晚验方)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