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翅豆蒄

  • 音译名: 贺姑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九翅豆蒄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贺姑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补土健胃,消食化积,理气止痛。
  • 主治: 主治“接短短嘎”(腹痛腹胀),“拢沙呃,冒开亚毫,斤毫冒兰”(呃逆不止,不思饮食,消化不良),“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momum maximum Roxb.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九翅豆蒄 Amomum maximum Roxb. 多年生草本,高2~3m。茎丛生。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0~90cm,宽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下延,叶面无毛,叶背及叶柄均被白绿色柔毛;植株下部叶无柄或近于无柄,中部和上部叶的叶柄长1~8cm;叶舌2裂,长圆形,被稀疏的白色柔毛,叶舌边缘干股质,淡黄绿色。穗状花序近圆球形,鳞片卵形;苞片淡褐色,早落,被短柔毛;花萼管膜质,管内被淡紫红色斑纹,裂齿3,披针形;花冠白色,唇瓣卵圆形,全缘,顶端稍反卷,白色,中脉两侧黄色,基部两侧有红色条纹;药隔附属体全缘,半月形,淡黄色。蒴果卵圆形,成熟时紧绿色,3裂,果皮具明显的九翅。种子多数,芳香。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300~800m的林下湿阴处。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和西藏。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根多用鲜品,或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辣,气香,性热。入土、风塔。
  • 用法用量: 内服:果仁研粉,03~0.5g;煎汤,果实2~6g,根15~30g。外用:根鲜品,适量,捣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接短短嘎”,“拢沙呃,冒开亚毫,斤毫冒兰” 九翅豆蔻根、红豆蒄根、草蒄根、生姜姜黄野姜、宽筋藤刚纂树心各等量。研粉,混匀,3~5g,温开水送服。(傣医传统经方“雅朋勒”) 2.治“拢梅兰中”九翅豆蒄根、美黄、野姜生姜鲜品各适量。捣烂,加少量猪油、淘米水,炒热,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