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子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牵牛子《名医别录》

汉语拼音
Qianniuzi

拉丁名
PHARBITIDIS SEMEN

异名
铃《雷公炮炙论》;
铃《本草图经》;
黑牵牛、白牵牛《直指方》;
黑丑、白丑《本草纲目》。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 Pharbitis nil (L.) Choisy或圆叶牵牛 Pharbitis purpurea (L.) 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本品气微,味辛、苦,有麻感。以粒大、饱满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药性】

性味
苦、寒;有毒。

归经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临床应用】

1.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本品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逐水作用虽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治水肿鼓胀,二便不利者,《千要方》单用研末服;《儒门事亲》以之与茴香为末,姜汁调服;病情较重者,可与甘遂、京大戟等同用,以增强泻水逐饮之力,如舟车丸(《景岳全书》)。
2.痰饮积聚,气逆喘咳
本品能泻肺气,消痰涤饮,用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者,可与大黄槟榔等配伍。
3.虫积腹痛
本品能杀虫攻积,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者,可与槟榔使君子同用,研末送服,以增强去积杀虫之功。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3~10g;丸、散,每次0.3~1g,每日2~3次。

【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3.体质虚弱者慎服。

【妊娠及哺乳】

孕妇禁用。

【毒性】

1.本品有毒。
2.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毒性反应。本品能引起肠黏膜充血而诱发子宫出血及月经过多,并易引发流产或早产。大剂量可刺激胃肠黏膜,表现为头晕头痛、呕吐、腹痛、腹泻及黏液血大便,还可刺激肾脏,出现血尿。严重者可损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语言障碍、高热昏迷等。

【鉴别用药】

1.牵牛子与炒牵牛子
牵牛子有毒偏于逐水消肿,杀虫,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虫积腹痛。炒牵牛子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多用于食积不化,气逆痰壅。
2.牵牛子商陆
二药均属峻下药,味苦性寒而偏降泄,功善逐水,同可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喘满、二便不通等。牵牛子毒性较商陆小,入肺经走气道而能逐痰饮止咳喘;还有导滞消积杀虫作用,凡虫积、食滞腹痛均可用之。而商陆外用有解毒散结作用,常治痈肿疮毒。

【化学成分】

主要含苷类成分:牵牛子苷等;生物碱类成分:裸麦角碱,野麦碱,田麦角碱等;有机酸类成分:咖啡酸咖啡酸乙酯,肉桂酸,阿魏酸,绿原酸,绿原酸甲酯等。还含脂肪油及糖类等。

【药理作用】

牵牛子苷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的泻下;其黑丑、白丑泻下作用无区别。在体外实验,黑丑、白丑对猪蛔虫尚有一定驱虫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6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50-15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59-1565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450-451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毒性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