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甘遂《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Gansui

拉丁名
KANSUI RADIX

异名
主田《神农本草经》;
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吴普本草》;
陵泽《广雅》;
肿手花根《药材资料汇编》;
化骨丹、肿手花、萱根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头痛花《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九头狮头草《河南中草药手册》。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 Euphorbia kansui T.N.Liou ex T.P.Wang 的干燥块根。主产于陕西、河南、山西。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除去外皮,晒干。本品气微,味微甘而辣。以肥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生用或醋炙用。

【药性】

性味
苦,寒;有毒。

归经
归肺、肾、大肠经。

【功效】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临床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本品苦寒性降,泻下逐饮力峻,药后可连续泻下,使潴留水饮排出体外。凡水肿、大腹鼓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可单用研末服,或与牵牛子同用;或与大戟芫花为末,枣汤送服,如十枣汤(《伤寒论》)。若与大黄阿胶配伍,可用治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如大黄甘遂汤(《匮要略》)。
2.风痰癫痫
本品尚有逐痰涎作用。《济生方》以甘遂为末,入猪心煨后,与朱砂末为丸服,用于风痰癫痫之证。
3.痈肿疮毒
本品外用能消肿散结,治疮痈肿毒,可用甘遂末水调外敷。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不宜与甘草同用。
3.本品苦寒,有毒,作用峻烈,故虚弱者慎用。
4.中病即止,不可过剂。

【妊娠及哺乳】

孕妇禁用。

【毒性】

甘遂的毒性作用较强,连续静脉给药7天,可见心、肝、肾的中毒性组织学改变。甘遂注射液有很强的溶血作用。本品内服过量,其中毒反应为腹痛,剧烈腹泻水样便,呈里急后重感;如服量较多,可出现霍乱样米汤状大便,并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血压下降、脱水、呼吸闲难、脉搏细弱、体温下降、谵语、发绀等症状;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致死。

【鉴别用药】

1.生甘遂与醋甘遂
甘遂药力峻烈,临床多入丸、散剂用,可用于胸腹积水,痰迷癫狂,湿热肿毒。醋甘遂毒性减低,泻下作用相对缓和,可用于腹水胀满,痰饮积聚,气逆喘咳,风痰癫痫,二便不利。
2.甘遂番泻叶
二药均具有泻下通便的作用,伹甘遂苦寒性降,善行经隧之水湿,泻水逐饮力峻,使潴留水饮从二便排泄体外,凡水肿、大腹鼓胀、胸胁停饮、正气未衰者,均可用之。甘遂尚有逐痰涎和消肿散结的作用,可用于风痰癫痫、疮痈肿毒之证。而番泻叶苦寒降泄,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适用于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

【化学成分】

主要含萜类成分:大戟二烯醇,α-大戟醇,甘遂醇(20-表大戟二烯醇),巨大戟萜醇,甘遂萜酯A和B。还含棕榈酸、枸橼酸、草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大戟二烯醇(C30H50O)不得少于0.12%。

【药理作用】

甘遂能刺激肠管,增加肠蠕动,造成峻泻。生甘遂作用较强,毒性亦较大,醋制后其泻下作用和毒性均有减轻。甘遂萜酯A、B有镇痛作用。甘遂乙醇提取物给妊娠豚鼠腹腔或肌内注射,均有引产作用。甘遂的粗制剂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所含甘遂素A、B有抗白血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89-90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62-968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442-444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毒性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