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根斑鸠菊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毒根斑鸠菊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补痧美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菊科植物毒根斑鸠菊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的全株。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祛风解表,消肿止痛,舒筋活络。
  • 主治: 治咽喉痛、胃痛、痧气腹痛、感冒发热、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皮炎、痛经、牙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Vernonia cumingiana Bent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攀援灌木或藤本,长3~12米。枝圆柱形,有条纹,密被绒毛。单叶互生,顶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全缘或有浅锯齿,上面脉和下面有毛,两面均有树脂状腺。头状花序在枝端或上部叶腋排成顶生或腋生疏圆锥花序;总苞卵状球形或钟状,总苞片5层,覆瓦状,背被绒毛,花全为结实的两性,花冠淡红色或淡红紫色,管状,顶端5齿裂,齿端外面有腺点。瘦果近圆柱形,被短柔毛,冠毛红褐色,长8~10毫米。花期10月至次年4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疏林下或山坡灌丛中。产于广西德保、龙州、宁明、邕宁、武鸣、博白、金秀等县市;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凉。有小毒。
  • 用法用量: 9~15克,水煎服或含漱;外用适量,水煎洗或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皮炎 补痧美(细脉斑鸠菊)茎、叶适量,水煎洗。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