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眼镜蛇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眼镜蛇科眼镜蛇Naja naja atra Cantor的胆和蛇蜕。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镇痛,祛风明目。蛇蜕味咸,性平。清热利水,镇惊,消肿,杀虫,退目翳。
  • 主治: 胆,治小儿发热惊风、肺炎、百日咳、支气管炎、视物不明、内外痔疮。蛇蜕,治癫痫、咽喉肿痛、麦粒肿、角膜云翳、皮肤瘙痒、疔疮、痔疮、疥癣。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Naja naja atra Cantor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体长88~120厘米,尾长11~21厘米,头微扁圆。无颊鳞,上唇鳞7片,下唇鳞8片,眼前鳞1片,眼后鳞2或3片。体鳞光滑。鳞列在额部共23~26行,体中部19~21行,肛前部15行。腹鳞164~178片。尾下鳞两列43~50片。肛片二分。体黑褐色,有窄的黄白色横纹15个,腹面黄白色。体色变异多,典型眼镜蛇,在颈部有白色眼镜架似的斑纹。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活在平原、丘陵和山地森林地带的岩石洞缝、田间和村舍附近坟堆、水边墙垣、洞穴、石脚、水沟边等地方。产于广西各县市;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台湾、云南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将蛇打死剖腹找出胆囊,用线扎住胆管上端,然后沿结扎处上方剪断,取出晾干。蛇蜕全年均可采,但以3~4月间为最多,取得后抖去泥沙,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胆,味甘、微苦,性凉。
  • 用法用量: 胆1~2个,入丸散或对酒服;外用适量焙干为末敷,或配麻油调搽患处。蛇蜕1.5~3克,水煎或入丸服;外用适量水煎洗或研末水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乳糜尿 囊(眼镜蛇蛇蜕3克,瓦上焙干,研末,加红糖适量,开水冲服,每天1剂。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蜕皮角质蛋白含19种氨基酸,其中丝氨酸含量高,谷氨酸含量低而不含羟脯氨酸[1]。多数药用蛇胆中还含牛磺鹅去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acid),牛磺去胆酸(taurodeoxycholic acid),石胆酸(lithocholicacid),游离的胆酸(cholicacid)及胆固醇(cholesterol)[2]。此外,蚺蛇科的巨蟒、蚺蛇、岩蛇含胆酸(pythonic acid),王蛇、巨蟒、缟蛇胆汁中含有牛磺蟒胆酸(tauropythonic acid),蝰蛇科蛇类合蝰蛇胆酸和α-海豹胆酸(α-phocaecholic acid)[3]。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