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石榴花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阿那尔 古丽
  • 民族药名出处: 《注医典》
  • 药材来源: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 Punica granatum L.的干燥花朵。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干生寒,收敛止血,清热消炎,除腐固牙,止泻止痢。
  • 主治: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如湿热性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溃疡、牙齿松动、腹泻痢疾。 1.《注医典》:“固涩,提肌等。治各种漏症,脱肛等。” 2.《白色宫殿》:“疗肠道溃疡,咳血,各种溃疡等。” 3.《拜地依药书》:“疗疝气,经水不止,口腔粒疮等。” 4. 《药物之园》:“燥湿,止痔疮出血,祛风止痒,芳香除臭,能防炎肿恶化等。治痔疮出血,湿疹、皮肤瘙痒,口臭、狐臭,各种炎肿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unica granat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参见“酸石榴’条。附:石榴 Punica granatum L. 落叶灌木或乔木,高2~5m。树皮青灰色。幼枝近圆形或略呈四方形,枝端常为利状,无毛。叶对生或簇生,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6~6cm,宽1~1.8cm,先端尖或微凹,基部渐狭.全缘,无毛,下面有隆起的主脉,具短柄。花单生或数朵生于小枝顶端或叶腋,花梗长2~3mm;花直径约3cm,萼筒钟状,肉质肥厚,红色,顶端6裂,花瓣6,红色,与萼片互生,倒卵形,有皱纹,雄蕊多数,着生萼管中部,花药球形,花丝短,雌蕊1,子房下位或半下位,上部6室,侧膜胎座,下部3室,中轴胎座,花柱圆柱形,柱头头形。浆果类球形或梨形,果皮肥厚革质,熟黄中带红,内具薄隔膜,先端有花萼宿存,种子多数,倒卵形,带棱角。花期5~6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国内外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叶用核桃内隔皮、石榴皮橡子代。
  • 采收加工: 夏季采集开放的石榴花,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干燥花多破碎,压扁,用水湿润后展开,全体呈狭钟状,长3~5cm,直径3~4cm;花萼筒钟状,革质,红色,顶端6裂,裂片呈三角状卵形,花瓣6,与萼片互生,倒卵形,鲜红色,质地柔软多皱;雄蕊多数,花药黄色。气微,味微酸而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呈棕红色。花粉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30μm,3沟形。花瓣表皮细胞含红色色素,外侧壁有时微突起,含少数淀粉粒。花萼网纹细胞椭圆形,直径15~30μm。花丝细胞碎片,有的具网纹。导管螺纹或网纹,直径10~20μm。淀粉粒类圆形,直径5~20μm。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二级干寒,味酸涩。 1.《注医典》:“一级末寒、二级干。” 2.《白色宫殿》:“一级寒、二级干。”
  • 用法用量: 内服:3~9g。外用:适量。本品可人散剂、汤剂、牙粉、伤粉、敷剂、漱口剂等制剂。
  • 考证: 《拜地依药书》载:“石榴花,是石榴的花瓣;石榴树高约3m,树皮青灰色,枝端常为利状,叶长椭圆形,花红色,一般药用不结果实的雄石榴花朵。”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石榴花一致。
  • 制剂: 苏努尼 古丽那尔 牙粉 石榴花100g,玫瑰花50g,除虫菊根、珊瑚根、郁金各25g。研成细粉,过罗即可。功能收敛止血,清热消炎,除腐固牙,芳香除臭。主治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溃疡,牙齿松动,口腔溃疡,口臭。外用,根据病情外用适量。(《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选方: 1.治肠道溃疡,咳血,各种溃疡 取适量石榴花,煎汤内服。(《白色宫殿》) 2.治腹泻痢疾,疝气,经水过多 取适量石榴花,煎汤内服。 3.治口腔粒疮 取适量石榴花,与适量葡萄醋煎成漱口剂漱口。(2、3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4.治湿热性牙龈出血、红肿、溃疡,牙齿松动,痔疮出血,湿疹,皮肤瘙痒,口腔溃疡、口臭 取适量石榴花,煎汤内服;或制成漱口剂漱口;或制成牙粉外用。(《药物之园》)
  • 注意事项: 本品用量过多或长期使用可引起阻塞,导致头痛,矫正药为西黄芪胶。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