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乌桕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红乌桕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达周使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大戟科植物山乌桕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的根皮、叶。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利尿通便,祛瘀消肿,杀虫止痒,解蛇毒。
  • 主治: 治肾炎水肿、小便不利、肝硬化腹水、大便秘结、淋浊、白带、跌打损伤肿痛、湿疹、皮炎、毒蛇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6(~12)米。小枝灰褐色,有皮孔。单叶互生,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2~5厘米,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党楔形或近圆形,边全缘,叶柄顶端有2个腺体。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穗状花序顶生;雄花在上部,雌花在下部。蒴果球形,黑色;种子近球形,外被蜡层。花期4~5月,果期5~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地灌木丛和疏林中。产于广西陆川、防城、上思、龙州、隆林、凌云、天峨、金秀等县市;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云南、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叶,全年可采根、皮,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有小毒。
  •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外用叶适量捣敷,或枝叶水煎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 达周使(红乌桕)根皮3~9克,水煎服。 2.大便秘结 达周使(红乌桕)根30克,水煎服 3.小儿发热 达周使(红乌桕)叶、缺解美(鸡矢藤)全草、朴莫亮(枫香)叶、表靠亮(桃树)皮鲜品各100~150克捣烂,倒盆内冲入开水,待温时洗身。 4.过敏性皮炎、湿疹、带状疮疹、皮肤瘙痒 达周使(红乌桕)、莫翁样(地菍)、勤人旁(金银花)藤各适量,水煎洗。 5.毒蛇咬伤 达周使(红乌桕)叶30克,寮鸟老(了刁竹)15克,成泪端(田基黄)、边条林(半枝莲)各30克,捣烂调米酒250毫升取汁内服,渣外敷。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