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子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胡萝卜子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赛维孜欧如合
  • 民族药名出处: 《注医典》
  • 药材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胡萝卜Daucus carota L.var.sativa DC.的干燥成熟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湿生热,利尿通淋,祛寒通经,调理经水,化排结石。
  • 主治: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尿闭不通,小便淋涩,闭经不通,经水不畅,肾脏结石,膀胱结石。 1.《注医典》:“散气除胀,散寒退肿,消炎止咳,消除肠绞,增强性欲等。治腹满腹胀,寒气炎肿,肺炎咳嗽,肠道绞痛,性欲低下等。” 2.《拜地依药书》:“防腐愈疮,利水退肿,消除疲劳等。治疮久不愈,腹水,旅行疲劳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aucus carota L. var.sativa DC.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参见“胡萝卜’条。附:胡萝卜 Daucus carota L.var.satiua DC.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多少被刺毛。根粗壮,肉质,红色或黄色。茎直立,高60~90cm,多分枝。叶具长柄,为2~3回羽状复叶,裂片狭披针形或近线形;叶柄基部扩大。花小,白色或淡黄色,为复伞形花序,生于长技的顶端;总苞片叶状,细深裂;小伞彩花序多数,球形,其外缘的花有较大而相等的花瓣。果矩圆形;长约3mm,多少背向压扁,沿脊棱上有刺。花期4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全国和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洋茴香、野胡萝卜子代。
  •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判取果序,晒干后打下果实,除去枝叶等杂质,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湿热,味辛。 1.《注医典》:“一级湿、三级热。” 2.《白色宫殿》:“一级湿、二级末热。” 3.《药物之园》:“二级湿热。”
  • 用法用量: 内服;3~5g。外用:适量。可入散剂、汤剂、糖浆、蜜膏、敷剂、灌肠剂等制剂。
  • 考证: 《药物之园》载:“胡萝卜子,是胡萝卜的种子,胡萝卜是众所周知的一种蔬菜;根粗壮,肉质,红色或黄色,味甜;原植物分野生和家生两种,这里主要指的是家生者,高1~3尺,多枝,叶柄长,与芹菜相似,但比它茎细,叶小,有绒毛,全株蓝色,花小,白色或淡黄色,有种子,色白,味烈,气香。”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胡萝卜子一致。
  • 制剂: 艾比 吐胡密 改再尔 小丸 胡萝卜子、芹菜子、野芹菜子、松子、苦巴县杏仁、阿有魏实、欧细辛小茴香木香各60g,甜瓜子30g,亚美尼亚脂9g,枝柳花3g。先将亚美尼亚脂用适量小茴香煎液溶化,其他药物研成细粉,过罗,用溶液制成0.5g的小丸即呼。功能通利小便,溶石排石等。主治小便不通,肾脏结石,膀胱结石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5~9g,用开水送下。(《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选方: 治旅行疲劳,下肢酸痛 胡萝卜子、方糖各3g。研成细粉,过罗,制成散剂,用开水冲服。(《拜地依药书》)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挥发油达1.6%,其中含有α-蒎烯、1-柠檬烯(l-limonene)、1,8-桉叶素(cincolc)、牻牛儿醇(geraniol)、乙酸牻牛醒儿酯、香草醇(citronellol)、柠檬醛(citral)、石竹烯(caryophyllen)、胡萝卜次醇(carotol)、胡萝卜醇(daucol)对-聚伞花素(p-cymene)、细辛醚(asarone)、甜没药烯等。种子中尚含黄酮类、脂肪油(11%~13%)。脂肪油中有洋芜荽子酸(Petroselinic acid)、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的甘油酯、胡萝甾醇(daucosterol)等[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1552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