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苦荞的概览。苦荞又名帕泵宋,归类于傣药,为蓼科植物苦荞麦的全株或根,可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苦荞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帕泵宋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苦荞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帕泵宋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西双版纳》
- 药材来源: 为蓼科植物苦荞麦的全株或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
- 主治: 主治“拢沙龙接火,说凤令兰”(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滚比满来,优弯优来”(高血脂,肥胖病,糖尿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苦荞麦 Fagopyrum tatarlcum(L.) Gaertn. 一年生草本,高50~90cm。茎直立,分枝,绿色或略带紫色,有细条纹。单叶互生,有长柄,柄之基部扩大抱茎;叶片宽三角形,长2~7cm,宽2.5~8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缘;托叶鞘膜质,黄褐色。小花白色或淡红色,总状花序,花梗细长,花排列稀疏;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长约2mm;雄蕊8个,短于花被;花柱3,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棱,棱上部尖利,下部圆钝,黑褐色,有3条深沟。花期7~9月,果期8~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林边或山坡草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各地。野生或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硝酸盐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1],芸香苷(rutin)[2]。叶中含3',4’,5,7一四一O一甲基槲皮素七一O-α-L一吡喃鼠李糖基一(l→6)-O-β-吡喃葡萄糖苷〔3,4’,5,7-tet-ra-()- methjquercetin-3-O-a-L-rhamnopyranosyl-(l→6)-O一β-D-glucopyranoside][3]。果实含蛋白质[4]。种子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芸香苷,山柰酚一3一芸香糖苷(kaempferol-3-rutinoside),槲皮素一3一芸香糖苷一7一半乳糖苷(quercetln-3-rutlnoslde-7-galactoside)[5]。
- 药理作用: 1.抗乙肝表面抗原作用 苦荞头水煎剂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有明显灭活作用[1]。 2.降血糖、血脂作用 连续服用苦荞麦粉,有显著降血糖作用,并对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有明显的降低作用[2]。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