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果芥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蚓果芥的概览。蚓果芥又名席擦拉普,归类于藏药,为十字花科植物蚓果芥的干燥全草,可消食,解肉食中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蚓果芥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席擦拉普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蚓果芥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席擦拉普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蚓果芥的干燥全草。
- 出处: /
- 功效: 消食,解肉食中毒。
- 主治: 治不消化症。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orularia humilis(C.A.Meyer)O.E. Schulz.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全株有分叉毛和单毛。根灰褐色,较细。茎基部具多数分枝,枝铺散,上升。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至线状椭圆形,长15~30mm,边缘有2~4 齿或近全缘;叶柄长1~2cm;茎生叶相似,渐上渐小。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白色或淡紫红色,花期密集,果期伸长;萼片4,直立,长圆形,长2mm,背面具分叉毛,边缘具白色窄膜质;花瓣4,倒卵形,长4~5mm,先端圆形,基部狭缩成爪;雄蕊6,稍短于花瓣。长角果线形,稍呈圆柱状,常弯曲,稀劲直,表面具分叉毛和单毛,先端具短椽;果梗长4~6mm;种子一列,淡褐色,椭圆形,长约1mm。花果期6~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450~4300m的干草原、荒漠化草原、河漫滩及农田边。分布于青海、甘肃,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区亦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8~9月采全草,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皱缩成团或呈长条状,全株各部被柔毛。根细易折,断面乳白色,粉质。茎草绿色,圆形易折,断面平整,皮部灰白色,髓充满中心。叶皱缩呈简状,湿展后叶细小,线状椭圆形,近全缘或具2~4齿,叶面皱折不平,具圆形凹窝。花白色,4数;萼片具白色狭膜质边;花瓣端圆,基部狭缩成爪;雄蕊6。角果弯曲细长,微似节荚状,顶具喙。种子一列,淡褐色,椭圆形,长约1mm,表面具纵纹。气微,味微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鉴别:污绿色。非腺毛无色,多碎断,完整者呈“T”形、分枝形或飞鸟形;垂周壁细波状弯曲,基部宽广,直径12~35μm,壁厚6~9μm,平周壁表面具细密的疣状突起和角质纹理,胞腔呈分枝状。叶碎片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长多角形,壁略厚;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下表皮细胞壁略弯,均见非腺毛和气孔;不定式气孔类圆形,长25~41μm,直径17~29μm,副卫细胞3~4。茎表皮细胞表面观,长多角形、长条形。垂周壁厚4~7μm,具非腺毛、毛痕和气孔;平周壁隐见细而较平直的角质纹理。果皮假隔膜细胞无色或淡黄色,细胞表面观,垂周壁作细密的浅波状弯曲,直径7~ 15μm,长约89μm,壁厚约4μm,微木化。种皮栅状细胞淡黄棕色,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胞壁菲薄,细波状弯曲,略呈稀疏的连珠状增厚。果皮纤维无色或淡黄色,多成束,长短纵横交错排列;长者棱形,直径9~17μm,壁厚3~7μm,木化;短者长条状,两端平截或钝圆,直径12~19μm,壁厚约3μm,孔沟密集。木栓细胞淡黄色,碎片状;表面观长多角形,壁厚约2μm,木化或微木化。石细胞(根头部)淡黄色,单个散在或2~3聚集,长条状、类方形、类长方形,有的一端略分叉,长60~130μm,直径18~26μm,壁厚5~10μm,层纹明显,孔沟细,壁孔小。导管以网纹、螺纹导管为主,具缘纹孔导管少见,直径12~48μm。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藏药配方新编》:味辛,性温。 《新编藏医学》:味辛,性温。 《藏医百科全书》:味辛,性温。
- 用法用量: 配方用,6~9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席乌拉普解肉食中毒。本品分糙叶、毛叶两种,叶面有泡者为糙叶,称为席普果;叶小、被毛者为毛叶,称为席擦拉普。两者性味相同。《形态比喻》记载:席乌拉普生长在河滩,叶厚,绿色,花白色,花梗细,长短约一指,气味如萝卜,功效消食,解肉食中毒。让钧多吉说:席乌拉普解肉食中毒。据丹增彭措将席乌拉普所分之两类,由于原载形态描述简略,不易辨认为何种植物。据调查和查证,主流品种均为十字花科植物,席普果即涩荠,席擦拉普即蚓果芥,它们的形态特征均接近藏本草的描述。本品生于河漫滩和草地;叶小而厚,被柔毛;花白色等特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今各地用药尚不一致,多为十字花科植物,但均未进一步区分。西藏用涩荠、喜山葶苈Draba oreades Schrenk、高葶苈Draba elata Hook.f.et Thoms.;云南德钦、四川巴塘用喜山葶苈;青海用蚓果芥、喜山葶苈、宽叶葶苈Draba nemorosa L. f.latifolia Marseh.、腺毛念珠芥Torularia glandulosa (Kar.et Kir) Vass.;唯有云南迪庆根据藏文有雀萝卜(小鸟萝卜)之意,而在当地用石竹科或桔梗科植物,均因具萝卜样小肉质根而误用,如滇藏无心菜Arenaria napuligera Franch. 、黄钟花Cyananthus flavus Marq.、丽江黄钟花Cya- nanthus lichiangensis W.W.Sm.。
- 制剂: /
- 选方: 七味水柏枝散:水柏枝200g,垂果大蒜芥200g,蚓果芥200g,短管兔耳草150g,翼首草150g,羽叶点地梅150g,麻花艽150g。以上七味共研细粉,混匀,即得。一天1次,一次3g。用于腹胀、疼痛或腹泻、呕吐、视力模糊、声音嘶哑、头晕和肉毒症。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