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菰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野菰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求称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列当科植物野菰 Aeginetia indica L.的全草。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 主治: 治咽喉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骨髓炎、疮疡肿毒、疗疮、毒蛇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eginetia indica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3~40厘米。叶鳞片状,生于茎基部。花茎单生或丛生,顶生一紫色花;花萼佛焰苞状,一侧斜裂至近基都,顶端急尖;花冠近唇形,筒部稍弯曲,顶端5裂,向外展开。蒴果圆锥状,种子多数,圆形。花期9~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林下阴处,寄生于禾本科植物的根上。产于广西南丹、三江、资源、灌阳、恭城、钟山、贺州、岑溪、北流、上林、上思、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季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有小毒。
  • 用法用量: 3~9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浸麻油外搽。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骨髓炎 求称(野菰)9克,(甘草)9克,水煎服,另用适量捣烂外敷。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株含野菰酸,野菰内酯,β-谷甾醇[1],多烯酸E,芹菜素,β-谷甾基葡萄糖甙,β-胡萝卜素,视黄醇,3,7-二甲基-9-(4-甲基-2,3,6-三甲苯基),-2,4,6,8-壬四烯酸乙酯[2],多烯酸D、F[3]。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在接种有1×10methA瘤细胞的BALB/c荷瘤小鼠,腹腔注射野菰提取物2.5mg/kg。结果证明,对照组小鼠均在21d内发生腹水瘤死亡。而野菰治疗组小鼠均无死亡,且未见任何副反应。野菰提取物治疗后的小鼠再次接种同抗原的methA瘤细胞均能继续生存,而第2次接种异抗原methA瘤细胞则全部死亡。这表明野菰提取物能诱导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物。体外试验证明野菰提取物无细胞毒作用[1]。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