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木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香樟木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元樟亮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樟科植物黄樟Cinnamomum porrectum(Roxb.)Kosterm.的根、果实。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温中散寒,消食导滞,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
主治:
治胃脘寒痛、胃肠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innamomum porrectum(Roxb.)Koster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常绿或落叶乔木,高10~20米。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小片脱落,内皮有樟脑气味。小枝具棱角,无毛。单叶互生,革质,通常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在花枝上的稍小,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两面无毛;羽状脉,每边4~5条,与中脉两面明显,侧脉上面脉腋无明显凸起,下面无明显的腺窝。花绿带黄色;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较少,而短小。果肉质,球形,熟时黑色;果托狭长倒锥形。花期3~5月,果期4~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常绿阔叶林或灌木丛中。产于广西金秀、恭城等县市;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份;巴基斯坦、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辛,性温。
-
用法用量:
19~15克,水煎服。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痢疾 元樟亮(黄樟)树皮3克,烈胆台(金果榄)块根1.5克,红糖6克,水煎服。
2.咳嗽、百日咳、麻疹、痢疾 元樟亮(黄樟)果实9~15克,水煎服。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叶、树干和树根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黄樟醚,β-蒎烯,水芹烯及少量的丁香油酚,桂皮醛等[1]。
叶含挥发油,按照叶油主要成分的差异已发现五个类型[3]:
1.以桉叶素为主,含量达60%[2]。
2.以芳樟醇为主,湖北产的黄樟叶油主要含左旋-芳樟醇,含量达81.41%[3]。广东产的主要以在旅-芳樟醇为主,含量达95.08%[4]。
3.樟脑型,以樟脑为主。
4.柠檬酸型,含α-,β-柠檬醛达64.11%[5]。
5.黄樟醚型,主要含黄樟醚[6]。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